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金華市 > 蘭溪旅游

蘭溪旅游景區

諸葛八卦村
   導游:    位于蘭溪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諸葛亮嫡傳后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    諸葛村整體結構是諸葛亮第27代裔諸葛大獅按九宮八卦設計布局的,村內弄堂似通非通,似連非連,曲折玄妙。   整體布局以村中鐘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形成內八卦,更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環抱整個村落,構成外八卦。&……[詳細]
六洞山(地下長河)
   導 游 :  水陸兼有、長達千余米的“地下長河”--涌雪洞堪稱海內一絕,被譽為全國洞府泉流航游之冠。古代旅行家徐霞客也為此人間美景所折服,曾兩度尋訪此洞,并將其記入《浙游日記》。介 紹 : 凡到此洞不可不試乘舟之趣。人在洞中,船行水上,水隨洞轉,景隨舟移,如武陵尋幽,如龍宮探奇。著名的涌雪十景中的穹凌雪鐘,玲瓏剔透,晶瑩如雪,高2.8米,直徑1.4米,頂部冰凌狀的乳石與穹頂連接,實屬罕見瑰寶。 穿洞為一路向上攀爬的過程,頗耗體力。等爬到洞口出來,即到了山頂,然后步行下山回到入口處。 小貼士:游……[詳細]
蘭蔭山
   蘭蔭山風景名勝區位于蘭溪市城區西南,由蘭蔭山、革命烈士紀念地、芥子園三大部分組成,面積2.86平方公里。蘭蔭山海拔140米,因古時盛產蘭花而得名,其橫截江流,形似蒼龍,又名橫山。登山遠眺,南向田疇坦蕩,云樹煙村;北顧丘陵起伏,遠接天際;俯視則三江襟帶,千帆競發。入夜,中洲漁火,燭光倒影,美不勝收。西側為蘭蔭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摩崖石刻“蘭蔭深處”四字,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題”!疤m蔭春葫”為蘭溪八景之一。其前有工人休養院,院內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樓、臺、亭、樹別具一格。南端山脊有聳入云端的……[詳細]
蘭花村
   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花卉中享有較高的地位,蘭溪是中國蘭花之鄉,蘭花是蘭溪市的市花,為了弘揚蘭溪傳統的蘭文化,蘭溪在明正德皇帝曾親筆題詞“蘭蔭深處”的蘭蔭山麓建起了蘭花村。蘭花村是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主題公園,也是蘭花培育基地,村落的建筑風格突出蘭花,建有小橋流水,舞榭歌臺,村中居住的村民房前屋后遍植蘭花,徜徉在蘭花村中,即象是在江南水鄉的農家院落做客,又像是步入蘭香幽遠的蘭蔭深處。蘭花因其葉飄逸瀟灑,其花幽香清雅,其性高潔典雅,使人心曠神怡,可以陶冶情操,自古以來為文人墨客所情有獨鐘,孔子……[詳細]
余慶堂
   時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女埠街道渡瀆村渡一行政村該堂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間,面西向,平面布局為三進一穿堂,堂前尚存一對明代石獅,建筑總面積約860平方米。此祠堂系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者程頤、程顥的后裔程嘉禾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祠堂廊本墻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立的“建造程氏余堂碑記”碑高189公分,寬74.5公分,敘明程氏后裔程嘉禾“棄舉業,逐廉價之利,家業興隆之日”建祠以追遠祖。該建筑是三合院,門樓居東,廳堂朝南五開間,明間抬梁式,用五架梁和及平梁,有隨梁枋,前廊有軒……[詳細]
仁山書院
   仁山書院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前院、三進、兩廂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前院東西兩側各設一門。一進,面闊三間,進深為七檁,明間梁架五架梁前后單步,為直梁,角柱為訛角青石方柱。天井兩側為過廊。二進,面闊、梁架、梁形及角柱均與一進樣同,后額枋上一木匾,上 書“仁山書院”,落款為“中翰林慈溪王斯來書”。二進后檐明間與三進前檐明間設過廊。三進,面闊五間,進深為五檁,明間梁架三架梁前后單步,兩側各……[詳細]
告天臺
   在蘭溪市區古城最高處天福出,其南巔有一座面西偏南廟祠,即告天臺,又名“望衢亭”,為明代隆慶年間趙氏后裔為紀念其遠祖趙抃所建。趙抃,字閱道,號清獻,衡州人,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景祐年間官殿中侍御史,清正剛直,為官清謙,舉賢不擇布衣,-不畏權貴,人稱“鐵面御史”,遷參知政事。他每日朝政所做之事,到夜間必定衣冠齊整焚香告之于天。故其后裔在明代做蘭溪縣主簿時,于天福山興建廟祠,名為“告天臺”。又因其面向衡州方向,故亦謂“望衢亭”。該亭于清咸豐年間被毀,民國九年重修。告天臺高9米,四周用紅條石壘砌,三面環廊……[詳細]
上族祠及嘉慶堂
   上族祠及嘉慶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上族祠,坐北朝南,布局前后三進,設廂房,二進中廳獨立,呈“回”形,總面積1700平方米。一進為門廳左右帶偏房。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五柱,用中柱,前檐明間設八字門樓,檐口斗栱為七踩三翹。側房為三間二廂,自成小院。中廳,三開間帶四周圍廊,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帶前后廊,四周廊柱為青石方柱。三進與一進相同帶左右偏房,偏房為三間二進二廂房。嘉慶堂,坐西朝東,平面為三間三進一穿堂,總面積500余平方米。均用梭柱、月梁、月梁斷面近……[詳細]
芝堰村
   芝堰村于浙江省蘭溪市黃店鎮政府駐地以北8000米。芝堰村始建于宋代,明、清時期出現客棧、雜貨等商業建筑,迄今已有850余年,因陳氏家族的聚居而發展形成。芝堰的民居始建年代從明初至民國末年,歷史跨度近500年,各座建筑年代相對明確,衍變過程清晰。因村中有芝溪、水堰,故舊名芝溪村。芝堰村位于蘭溪市西北二十公里,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勢平整。村落東首,桃峰聳峙,芝山起伏,如一條青龍騰躍而來;村落西南,青峰壁立,山巒逶迤,有形神兼備的獅、虎兩山雄踞村西;北面的陳陀山,背倚千峰萬巒,像一把“金交椅”,……[詳細]
西姜祠堂
   年代:明地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水亭畬族鄉西姜村坐東朝西,布局為前后四進,并設廂房,二進中廳獨立,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頭門已毀,儀門面闊十一間,進深為六架后檐廊式,用中柱,硬山頂,前檐原設有磚雕門樓,明間設活動戲臺,中部數間已毀。中廳五開間,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帶前后廊,冬瓜梁,青石臺基為二層,第一層高0.52米,第二層高0.38米,明間金柱為梭形,歇山頂。后寢面闊五間,進深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臺基高0.86米,硬山頂。后廳兩側各有一小院,為三間二過廂。后進由后廳、兩小院構成明五暗十一的格……[詳細]
世德堂
   時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位于黃店鎮三泉村。又稱“將士廳”。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F存三進,面闊皆三間,坐北朝南,偏東,硬山頂,占地面積710平方米。第一進建于明嘉靖年間,有牌坊式磚雕門樓,次間梁架均用磚砌入墻體之中。正廳通面寬14.8米,通進深12.83米,明間梁架為七架梁帶前后廊。前廊進深4.2米,用五架梁。后廊為單步,屋頂用覆水椽,次間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檐口斗栱有昂。后進為清末民初增建。世德堂是蘭溪地區最具宋元風格的木構建筑,其正廳檐下的單抄雙下昂六鋪作和內槽三疊……[詳細]
芝堰村建筑群
   芝堰村建筑群位于芝堰鄉黃店鎮芝堰村。村莊是陳氏聚居地,始建于宋代,明、清時期出現客棧、雜貨等商業建筑,現存明、清民居30余座,分為宗祠、民居二大類。代表性建筑有“孝思堂”、“衍德堂”、“濟美堂”、“成志堂”等。結構別具特色,保存也較完整。其中孝思堂系陳氏宗祠,共三進,中軸線上有門廳、正廳、后廳,兩側有廂房。正廳面闊三間帶四周回廊,歇山頂。其古建筑或有家譜記載,或有匾額、題刻,相對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時代演變清晰,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芝堰村民居為研究傳統村落文化及民居建筑的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2……[詳細]
蘭溪古城
   蘭溪古城始建于宋朝,里面有:探花巷、繡衣巷、曲巷、風箏巷、轉虹橋、告天臺、金文安公祠、西門碼頭、隆禮門……這些見證了數百年來蘭溪水陸商埠興衰沉浮的古民居、古里弄、古城樓,如今依然保存在蘭溪的老城天福山區域,經過風霜侵蝕,蘭溪古城的這些古建筑多數已經進入“風燭殘年”。祖上留下的老房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條僅容兩人側身通過的里弄,里弄兩側,都是些青磚黑瓦的老房,不少外墻剝落,長滿青苔。這是一幢帶天井的庭院式民宅,兩側有廂房,梁柱牛腿雕有花卉、人物和鳥獸,并有“寶善堂”之匾額懸于高堂。蘭溪古城……[詳細]
生塘胡氏宗祠
   生塘胡氏宗祠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前后三進,設廂房,通面闊29.6米,通進深41.7米。一進,面闊七間,帶左右耳房,前檐臺門為四柱五樓式,磚石結構。二進中廳,為三開間,帶四周圍廊,歇山屋頂,梁架為五架梁前雙步后單步帶前后廊,前廊施卷棚,部分裝飾構件,雕刻精致。三進,面闊五間帶左右側屋,梁架為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一進耳房與三進側屋之間各設廂房七間。 生塘胡氏宗祠,規模較大,雕刻精致,保存基本完整。對于研究明清時期地方宗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參考……[詳細]
白露山
   白露山風景名勝區位于蘭溪市西郊約17公里的黃店鎮境內,面積約13.63平方公里。 白露山又名玉帶山,由于燕山運動,形成塊狀山體,出現山腰有白巖如帶的著名斷層——玉帶奇觀。山下有泉,名鏡潭,澄澈可鑒,一名玉泉山。白露山風景名勝區屬季風副熱帶濕潤氣候,溫和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氣溫比山下低7℃一8℃。白露山自然景觀優美,極可登攬。山腰奇巖環抱酷似錦帶,山上有巨石突出,名黃巖,懸空數百丈,驚險奇絕。由此遠眺,村煙點點,鏡屏清晰,九龍山峰起伏,蘭城風光,盡收眼底,三江之匯,美不勝收! “茁丁[詳細]
愛敬堂、孫氏堂樓
   愛敬堂、孫氏堂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愛敬堂坐西北朝東南,平面為三間二廂一天井。通面闊13.3米,通進深7.9米,七架椽屋,梁架穿斗式。明間施藻井,平身科斗栱,五踩重翹計心造,明、次間均為二攢。柱頭卷殺,櫍形柱礎,下墊覆盆。 孫氏堂樓坐東北朝西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十一檁,脊柱前三柱后二柱,均為雙步梁。檁下花栱均用丁頭承托。下金檁下皮浮雕連環、花卉等圖案,部分丁頭栱兩側施楓栱。梭形柱。 愛敬堂、孫氏堂樓,是我省明代典型的樓上廳民居建筑![詳細]
通洲橋
   通洲橋位于蘭溪市石埠鄉塔山村,跨梅溪。塔山村昔為金衢通往嚴州的咽喉,因苦于梅溪阻隔,村民群起建造了通洲橋。通洲橋原為木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嘉慶五年(1800年)毀于洪水,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易木為石。六墩五孔,圓弧形石拱廊橋。橋身全長84.8米,橋面寬4米,拱券矢高8米,凈跨9米。拱券為縱聯砌筑。橋面鋪條石,兩側設條石護欄。橋上建廊屋21間,兩端為重檐歇山頂門樓,飛檐翹角,中懸通洲橋匾。橋墩向上游做成分水尖,對分剎洪水起到很好的作用。青山環抱,阡陌縱橫,溪流蜿蜒,橋端蒼……[詳細]
白露寺
   白露寺,又稱慧教禪寺,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初創于北宋皇祐年間(1049-1053),建在白露山黃巖之上,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間,山寺有大殿兩進及廂房70余間,建筑具明清風格,柱礎仍保持宋、元特色。素有“濲西第一道場”之稱,更有趙樸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高懸于大殿之上。白露寺下黃巖,其寺南懸空數百尺,驚險奇絕,游人登臨遠眺,可見鏡屏、九龍諸山峰巒起伏,迤邐綿延;可是烏龍、富春諸峰聳峙天際,橫亙舒展?v目蘭城,隱隱約約,衢婺兩江,如帶如練;鳥瞰田畦,鋪青疊翠,村舍錯落,如畫似圖![詳細]
云水山莊
   溪市云水山莊度假村是蘭溪是西南郊的一個特色風景區,集文化交流、藝術研究創作、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示范基地。距市中心6公里,依山傍水,座北朝南,遠眺仙霞山脈,近收衢江于眼底。區內占地1500㎡唐傳佛教“如來寶殿”,藏有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的木、磚、石雕件上萬件。還有500㎡的明清建筑“秀野書畫”、容納百人的竹木餐廳、可供300多人的野吹燒烤廣場等休閑娛樂設施。二期建筑將建30幢仿明清建筑的小木屋,中型會議室,水上娛樂活動中心,垂釣中心,戶外體能訓練基地等![詳細]
積慶堂
   年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該堂坐西朝東,布局為三間四進兩狹弄,通面闊13.75米,通進深58.8米,硬山頂。一進,進深六檁,梁架為六架后檐廊,用脊柱,前檐雙步施卷棚。二進,進深九檁,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明間前后檐部分檁下浮雕獅子和花卉等。三進,除前檐雙步施卷棚外,其余梁架結構均與二進相似。四進,進深七檁用四柱,梁架脊柱前后雙步帶前廊,前檐柱間設格扇門窗。三進與四進明間之間設過廊。該堂規模較大,用材規整,雕刻精美,保存完整![詳細]
全部蘭溪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