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鶴壁市旅游

鶴壁市旅游景區

?h興國寺
   太平興國寺(簡稱興國寺)坐落于?h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趙光義以自己的年號“太平興國”賜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歲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興國寺猶如隱居的高士,深沉清寂! R宇猶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韻、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為有了廟宇,更顯山林的靜謐與遼遠。林立的廟宇道觀給大伾山增添了幾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霧靄的山間,感受著獨自行走的樂趣。和大伾山古廟會的喧嚷相比,今日歸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靜的。我正與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進這早春的大伾山畫卷……  拜訪太平興國寺  沿著大伾山東側半……[詳細]
大伾山
   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F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1處10項,省保級文物8處,歷代摩崖題刻460余處,漢唐古柏400余株。景區內現有佛道建筑9處,亭臺樓閣、寺廟宮觀遍布兩山。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國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等早已引起專家學……[詳細]
淇縣云夢山
   云夢山引,又名青巖山,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南十五公里。屬太行山脈,主峰海拔577米,峰巒迭嶂,山嵐霧靄,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花爭艷,素有“青巖表仙境之勝”之稱。自古以來就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河南淇縣云夢山,云夢山,又名青巖山,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南十五公里。屬太行山脈,主峰海拔577米,峰巒迭嶂,山嵐霧靄,云蒸霞蔚,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花爭艷,素有“青巖表仙境之勝”之稱。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詳細]
淇縣古靈山
   河南淇縣古靈山風景區位于縣城西北8公里處,是國家AAAA級景區、《封神榜》故事發生地,女媧修真處,可游覽面積25平方公里,由主景區、朝陽寺、清涼庵、靈湖、銅頂、涼水泉清代古民居石頭城六大版塊組成,F有景點130多處。相傳,人類始母—女媧在古靈山煉石補天,捏土造人,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古靈山景區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優美的山水景觀交織一起,成為休閑度假、登山探險、祭祖朝拜的游覽勝地。古靈山景區位于淇縣(朝歌,紂王皇都)城西15公里處,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佳文化旅游景區;是女媧修真處、紂王降香處……[詳細]
鶴壁金山寺
   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龐村鎮。毗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距鶴壁市中心5公里。是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區。2004年成立金山寺景區管理處,正式對其進行開發和建設。因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創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當地又有人稱金山為“墨山”。坐落于此的金山嘉佑禪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北宋嘉佑年間,是一座佛教文化濃重的千年古剎。據史書記載,金山寺興盛時期,高僧云集,僧人數百,廟產千頃,香煙繚繞五百里,寺內至今仍完好保存著被譽為豫北第一的大雄寶殿、獨……[詳細]
浮丘山
   浮丘山與大丕山相望,綽約多姿,妙景無窮,因山傍衛水勢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稱。山上,目前有國保級文物唐代開鑿的千佛洞,內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為石雕藝術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宮,大氣恢弘,為明代建筑藝術佳作。系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宮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揚名四方。自明嘉靖年間以來,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每年的正月古廟會聲勢浩如汪洋,一日可達數十萬人有余。位居我國華北四大古廟會之冠。小姑山與?h古城偎依相連,山上有城,城中有山,“十里城池半入山”,至今保存完……[詳細]
三興康樂村
   三興集團淇濱康樂村地處豫北明珠鶴壁市。2A級國家風景區。它南依悠悠淇水,西靠巍巍太行,四季氣候宜人,周圍名勝星羅密布(中華第一古軍校---云夢山、大丕山名勝風景區、天然太極圖等)。它交通便利,毗鄰京九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距首都北京僅需六個小時車程,距省會鄭州僅需二個小時,極其優越的條件為三興集團淇濱康樂村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三興集團淇濱康樂村隸屬于鶴煤集團公司。2002年被河南省旅游局評定為河南省旅游景區。2003年被批準為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該景區實用總面積400余畝,依鶴壁市……[詳細]
五巖山
   五巖山,又名蘇門山,位于市中心西北10公里,為牟山一余脈。因山有五谷五峰,故曰五巖。山勢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1.5公里,群峰環繞,巖石崢嶸,至高點海拔574.9米。五巖山古有兩觀一寺,南為五巖寺,北為棲霞觀,下為葆光觀,是佛教道教圣地,均焚于戰火,F當地百姓自發在原址復建,成為周圍市縣群眾的游覽勝地。山谷盡處絕壁之上有孫真人(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遜)洞。洞內有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刻造孫真人像石座,今又塑其像于上。洞頂側有宋崇寧元年(公元11O2年)石刻題字、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詳細]
?h碧霞宮
   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圣母廟,俗稱奶奶廟。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巔,座北向南,前后三進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樓閣87間,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的古代建筑群。宮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h知縣蔣虹泉主持興建,歷時21年落成。后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漸具現今規模,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霞宮座北向南,87間殿宇、樓閣以南北軸線為中心,對稱分布,組成三個院落,中軸線上有戲樓、萬物資始坊、硬山頂山門、四阿頂二門、卷棚歇山與懸山頂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頂的寢樓。碧霞宮正殿是碧……[詳細]
淇縣靈山寺
   靈山寺旅游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北8公里處,面積約10公里,包括靈山寺、朝陽寺、清涼寺。靈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為靈山,海拔337米;東南為饃頭山,海拔465米;東為龍山,海拔400米;西南為虎山,海拔385米,耬鏵山為靈山之門戶。靈山寺創建于南北朝年間,修于唐朝開元,寺以靈山為主,取心誠則靈。靈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邇。一曰威嚴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經蓮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靈山寺景觀有女媧峰、古佛宮、女媧宮……[詳細]
鶴壁市博物館
   鶴壁市博物館創建于1976年3月20日,新館于2004年遷到淇濱區湘江路12號,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收藏保管、科學研究、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建筑面積184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9000平方米,于2005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并于2009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總數有5萬余件,分別有瓷器、陶器、鐵器、銅器、玉器、錢幣、字畫、化石、銅鏡、石器、銀器、蚌貝、木器等13類。博物館二樓為《鶴壁好人館》,該展覽于2017年5月開館,面積約2770平方米,共收錄模范好人126名,……[詳細]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石林軍事會議舊址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陰時與湯陰只有數里之遙的石林成為大后方,劉鄧大軍的指揮部就設在石林,在這里駐扎12天并召開了著名的“石林軍事會議”的地方。2017年1月,石林軍事會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歷史背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逐鹿中原,解放湯陰時與湯陰只有數里之遙的石林成為大后方,劉鄧大軍的指揮部就設在石林,在這里駐扎12天并召開了著名的“石林軍事會議”。旅游開發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005-2010年河南省紅……[詳細]
?h古城墻及文治閣
   ?h古城墻及文治閣?h城西的衛河岸邊,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墻,它歷經600多年風雨依然保存下來,見證了?h這些年的滄桑巨變。如今衛河沿岸的古城墻兩邊,隨處可見的是磚石瓦礫,這是?h啟動古城墻保護開發工作后,對城墻兩邊的違章建筑和與古城墻整體環境不協調的建筑進行了拆除!翱?h古城墻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明清兩代,古城墻多次重修擴建,日趨完整!迸阃浾卟稍L的?h文物旅游局局長裴順昌向記者講述了古城墻的歷史。裴順昌說,古城墻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原城門、城樓及大部分城池也……[詳細]
田邁造像
   田邁造像 田邁(馬都洛)造像,俗稱石佛,位于淇縣城東8公里石佛寺村,因田邁(馬都洛)造像,故名。 石佛寺為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創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現存座北朝南大一座為清光緒十六年又重修的,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造像巍立殿中,通高3.34米,碑身高2.75米,厚0.14——0.20米,座高0.64米。石刻整體呈蓮花瓣形,頂部略殘,為北魏太和十八年至正光五年(公元494——524年)的作品。造型生動,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在全國也會罕見,河南省政府曾在1936、1976……[詳細]
?h大石佛
   大佛樓是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樓內依崖雕鑿跏趺式彌勒大像一軀,兩腳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之說,為?h一大奇觀! 〈笫鸶22.29米,依崖開鑿于十六國后趙時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據明代《?h志》記載,后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將軍”! √鞂幩拢鹤溆诖筘綎|麓,東瞰黃河故道,西倚大丕懸崖,背山面水,形勢壯觀。由前、中、后、北四個院落組成。前院東為正門,內塑“哼哈”二將。南為地……[詳細]
衛國故城
   衛國故城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縣城四周,是第二道朝歌城(紂王城)的城垣上段。衛國故城的時代為西周、春秋、戰國和漢代,故城實系文獻記載中確指的“朝歌故城”。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紂王子)、管叔,放蔡叔。將邶、鄘、衛三監之地及殷余發劃為衛國,封康叔為衛君,建都朝歌,宮殿建在城內定昌(今東倉)、傳至仔懿公,因其玩鶴喪志,不恤朝政,終于在公元前660年被北方人狄人所殺,在朝歌歷時403年,故名衛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50米,東西寬1650米。城墻寬70米,城內面積約4……[詳細]
鶴壁市檔案館
   1959年6月,鶴壁市檔案館正式成立。1966年9月,受文革的影響,檔案館工作基本停止。1973年6月,市委辦公室設機要檔案科,負責管理原市委、市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和指導全市的檔案工作。1980年9月,撤銷市委辦公室檔案科,成立鶴壁市檔案局,恢復檔案館。局、館合署辦公,是市委、市政府直屬機構。市檔案館成立之初,在大胡市區市委辦公樓二樓辦公,并安排有檔案庫房。1964年10月,市檔案處、館辦公及檔案庫房在市委書記處院內開工建設,次年1月竣工,建筑面積316.49平方米。1973年11月,在市委機……[詳細]
青巖石窟
   青巖石窟亦稱青巖絕石窟,在淇縣縣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廟口鄉賀家村西青巖山上,背靠懸崖峭壁,面臨淇水碧波,山水相映,景色宜人。該石窟窟門向東,高1.87米,寬1.32米?邇绕矫娼叫,穹隆頂,面闊3.15,進深3.80,高2.77米。南北兩側及內壁下部鑿有石臺(神壇)。后壁中部雕釋迦說法像,像高1.1米,頭及手均殘,削肩,袒胸,內著僧祗支,外著通肩大衣,結跏趺坐在低束腰蓮花座上,后有“壓地隱起”的圓頂光及橢圓形火焰紋背光。四壁雕有多層橫向排列的小佛龕,每龕佛像姿態相同,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雙手下垂掌……[詳細]
云夢山摩崖
   云夢山摩崖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南北陽鄉南窯15千米的云夢山,摩崖主要分布在云夢盆地的崖壁、水簾洞口、孫臏洞兩側、毛遂洞、舍身臺、上圣廟、小峰門、五里井方圓10華里之內,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題記和摩崖碑刻大小共計220品,碑刻33塊,另有孫臏洞、毛遂洞、道教石塔、玉帝廟石牌坊、倒坐觀音、將軍廟、五里井石窟等。云夢山摩崖相對比較集中,僅水簾洞口就保留了元代以來摩崖碑刻29方,有元代大文學家王惲撰寫的《重修道院記》摩崖碑,明代御史孫征蘭的狂草碑和通判竇文的行草碑。孫臏洞中淺浮雕線刻的41副八仙、戲……[詳細]
淇縣朝陽寺
   位于淇縣城西5公里朝陽山半山腰處,寺依山建造,絕壁而生,飛檐凌空,遙望如空中樓閣,故名懸空寺。該寺北靠朝陽山,青松翠柏及奇花異草在太陽光照射下,如彩鳳當陽,翠盤捧日,故稱朝陽懸空寺。據明、清《淇縣志》記載,朝陽山原為殷故宮,是殷紂王冬季設行宮采暖的地方。東魏武定七年在此創建寺院,建筑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十分壯觀。朝陽山后有著名的清涼庵。這里綠樹成蔭,清凈涼爽,是殷紂王當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過庵西凌空飛架的石拱橋,經21個臺階,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涼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住持僧海闊所……[詳細]
全部鶴壁市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