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寧夏自治區 > 中衛旅游

中衛旅游景區

沙坡頭
   古老的黃河野馬般地奔騰著穿山越谷,經黑山峽一個急轉彎流入寧夏的中衛境內。這一個急轉彎,使黃河一改往日的洶涌成為文靜秀美的少女,平靜緩流,滋潤兩岸沃土;這一個急轉彎,造就了一個神奇的自然景觀———沙坡頭。沙坡頭,位于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的騰格里沙漠南緣,黃河北岸,乾隆年間,因在河岸邊形成一個寬2000米、高約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沙坡頭。百米沙坡,傾斜60度,天氣晴朗,氣溫升高,人從沙坡向下滑時,沙坡內便發出一種“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宏亮,故得“沙坡鳴鐘”之譽……[詳細]
寺口子
   寺口子位于中衛宣和鎮南20公里處,面積10平方公里。寺口子古稱北海。南依香山重嶂疊黛,山道奇險,古時為鎖扼固原、平涼、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臨衛寧平原,大河中流,平疇萬畝,塞上江南風光無限;東望西夏古都銀川市;西接旅游勝地沙坡頭。歷史上,寺口子因其所處銀南之門戶、衛寧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如今,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游勝地。險、幽、奇、絕的自然風光使寺口子得以獨秀天下。要說險,過了黃龍橋的人自會體驗到什么叫險的滋味。下面是幾十米的山溝,而懸橋寬僅一米多……[詳細]
騰格里濕地水利風景區
   中衛市騰格里濕地水利風景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境內,依托中衛市騰格里湖而建,屬于濕地型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景區資源豐富、文化厚重、交通便利,是寧夏、內蒙古、甘肅三。▍^)很好的一個主要結點。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在低洼處露出地面,形成了罕見的沙漠湖泊景觀;騰格里湖面積浩大、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由于特殊地理構造,這里形成了沙漠、濕地、湖泊、魚塘、戈壁等交織并存的奇特景觀,也孕育了動物和植物的多樣性。從西南到東北,一條倍顯滄桑的長城橫貫景區,顯示其作為軍事要塞曾經有……[詳細]
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位于中衛縣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中國奇特女子風情錄直通財富,一鍵直達旅途權益,攜手關注旅途安全應急小手冊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詳細]
石空寺
   石空寺石窟始開鑿于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于唐時,就山行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制”,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區人民0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寺共有石窟13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百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問無梁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其中的九間無梁洞規模最為宏大,是該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米,深15米,寬13米,內塑88佛,加上菩薩、羅漢、供養人等共有360尊之多![詳細]
海原南華山
   南華山為六盤山余脈,位于海原縣城南7.5公里處,南靠西吉縣的月亮山,西北與西華山相鄰,東南接寺口子,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35公里,寬25公里,總面積42萬畝;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馬萬山海拔2955米,僅僅次于賀蘭山,名列全區第二。地表土質肥沃,年均降雨量達600毫米,氣候涼爽,牧草豐茂,山南是海原縣南華山牧場。近1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山之西北,有育林地27萬畝,森林覆蓋17萬畝,森林覆蓋率62.9%。宋夏時期,南華山與西華山合稱天都山,名震邊塞;因山形似蓮花,又名蓮花山……[詳細]
中衛老君臺
   老君臺位于中衛常樂鎮境內的興隆山上,三面環山,一-立,巒曠臺幽,是朔方最大的道教勝地。老君臺古稱“興隆山老君臺全真觀”,20世紀90年代初恢復重建時,因將臨近的“太清山宏佛寺”一并納入老君臺寺廟范圍內,按原址原貌重修,故將老君臺、宏佛寺合名為“太清山老君臺全真觀”。老君臺自創建以來,屢遭兵焚火焚地震風侵之災,殿宇毀壞,文物損失!拔母铩逼陂g,廟宇建筑連同觀外古塔更是毀于一旦,盡成荒墟。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縣宗教部門批準,當地群眾自發募資捐物,修補臺址,復建觀院,至90年代初,主體建筑拔起于……[詳細]
九彩坪拱北
   九彩坪拱北位于九彩坪鄉九彩坪村南疙瘩山巔,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筑占地面積25畝,是回族“尕德忍耶門宦”五輩道祖馮老太爺、七輩道祖楊保元、八輩教主安宏秀真師、九代教主楊枝云等十六位上人金骨葬地藏魂之處,亦是回族教民墓葬陵園地。每年宗教活動之隆重,在區內外享有盛名。 清光緒十五年間(1890年前后),清政府為緩和-,先后派出二至上品頂戴欽差到拱北慰抗,亦給楊保元題詞帷屏12扇。民國時期(1935年前后),-高級將領、著名回族人士白崇禧、馬鴻賓、馬步芳、馬鴻逵、馬遠亭等給九彩坪拱北……[詳細]
菜園新時期文化遺址
   菜園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于海原縣西安鎮菜園自然村西、南、東的山梁坡地上,面積41250平方米,村落位于南華山腳下,南倚靈光寺、東靠海城鎮野狐坡村。 1984年寧夏進行全區性的文物普查時發現了菜園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5年5月寧夏考古研究所對部分遺址進行了試掘。秋季對遺址、墓葬進行科學、系統的發掘。1986年至1988年底,中國歷史博物館.北大考古系、寧夏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考古發掘。連續四年的清理發掘工作,共布探方297個,總揭露面積6921平方米,清理墓葬138座、房址15座、窖穴灰坑……[詳細]
天都山石窟
   天都山亦稱西華山,位于海原縣西安州古城西15里,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里,便可望見一座古剎,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間傳說在山中發現過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寺,當地人又因石窟中有-塑像亦稱之為老爺寺。另外,古代還有榮光寺之稱。在溝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勢筑臺建寺,削壁鑿窟。自溝底而上,有盤山曲徑可以登臨。沿之字形路盤山而行,登上山坡,有土地殿和龍王殿。龍王殿下的一泓泉水古稱觀音湫,今叫龍王池。水從龍頭中涌出,甘洌爽口,朝山之人至此必飲。天都山石窟開鑿于宋夏時期,全山共有石窟6孔,大小殿宇13座。當時,……[詳細]
黃河水車
   導 游 黃河水車位于黃河河灣,距沙坡頭7公里。這里聳立著6架木制巨型水車,經河水沖擊,日夜緩緩旋轉,并發出嘩嘩的巨大聲音!   介 紹 水車是黃河沿岸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而今多被淘汰,現有的6個巨型水車是專供游人欣賞娛樂之用。 水車也叫天車,車高10米多,由一根長5米,口徑0.5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沖來,借著水勢緩緩轉動著十多噸重的水車,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注……[詳細]
中衛巖畫
   中衛巖畫以黃河為界,分布在南岸的香山和北岸的衛寧北山,巖畫的密集區在北山的大麥地一帶。大麥地巖畫自1986年發現后,先后進行過多次考查,共發現巖畫3000多幅(個體圖像逾萬個),僅大麥地附近方圓6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就發現巖畫1000多幅,甲均每甲方公里有圖像180多幅。中衛巖畫屬于典型的北方巖刻畫。從其所在的地理環境、地形特征來看,多在當時牧草繁茂、利于獵牧的場所,巖畫多刻在避風向陽的山梁、山溝、山峰上。就制作方法而言,有研磨、敲鑿、鑿刻、刻磨、線刻等。就巖畫產生的時代而言,南山巖畫多為研磨畫,要……[詳細]
照壁山銅礦遺址
   照壁山銅礦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鎮羅鎮以北照壁山的峰巒之中。據考證,該遺址是我國西北最古老的銅礦遺址。照壁山的古銅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可能就已開采,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開采和冶煉,在西夏、元代亦持續開采冶煉,在我國西北地區極為少見,為進一步研究西北地區“青銅文明”的產生、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該遺址由古礦洞、居住遺址和冶煉遺址三部分組成。在方圓約1公里的范圍內有古銅礦27座,部分礦洞已受到后期人工開采的破壞,大部分洞口已被山洪堆積物封閉,洞口附近都留有大量的銅礦渣堆積。經初步調……[詳細]
騰格里沙漠
   中國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區東南部,介于北緯37°30′至40°,東經102°20′至106°。面積約4.27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主要屬阿拉善左旗,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別屬于甘肅民勤、武威和寧夏的中衛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稱騰格里沙漠。沙漠內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錯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殘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動沙丘占93%,余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為10至20米,主要為格狀沙丘及格狀沙丘鏈,新月形沙丘分布在邊緣地區。高大復合型沙丘……[詳細]
鳴沙洲塔
   鳴沙洲塔 原名安慶寺永壽塔,原是一座八角落13級樓閣式磚塔。始建于西夏,塔建在一高出地面1.5米的夯土臺上,塔底邊長3.14米,六層以上已塌毀,殘高約27米,1985年加固,修后高度為42米。塔身底層較高,為6.64米,往上逐層距離漸漸縮短。每級塔身都以疊澀磚作挑檐,檐下每面正中與轉角處飾以斗栱,檐角掛有風鈴,面南辟有高1.65米,寬0.65米的券門可通塔室。室內原有木梯,可逐級攀登遠眺。永壽塔原為鳴沙州安慶寺內的主體建筑,據《重修安慶寺碑記》載:“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坤道弗寧,震……[詳細]
靈光寺風景旅游區
   靈光寺風景旅游區靈光寺風景旅游區位于南華山深處,公元1042年,西夏王李元昊攜愛妃沒移氏棲居之地,行宮依山而建,亭水相映,飛檐斗拱,綿延數里。在歷次被毀過程中周邊的樹木與森林被打火燃燒,然而又在雷鳴電閃的大雨下澆滅,后人在此建寺以神奇的靈光和大雨故名“靈光寺”,境內五峰疊峙,形狀如橋形,又稱五橋山,又有五泉竟洌,緩緩從山門流出,清澈、甘甜,礦物質含量豐富,是天然的礦泉水。公元1081年被宋將李憲燒毀。建國后靈光寺列為海原縣天然森林保護區,先后投入千余萬元,在山上栽種落葉松、樺樹、沙棘等樹種,綠化……[詳細]
菜園遺址
   菜園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是新石器時期最為典型的遺址,1987年大規模發掘全面展開,歷時4年。遺址群包括馬纓子梁、石溝、林子梁3處遺址,切刀把、寨子梁、二領子灣、瓦罐嘴和林子梁西坡5處墓群,距今約4500年,屬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存。發現了上百座墓葬、十幾座房址和幾十個灰坑窖穴,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漆器等?脊沤缫恢抡J為,菜園遺址的發掘,對研究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居址、葬俗、燈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林子梁遺址窯洞式房屋類型……[詳細]
大河之舞主題文化公園
   中衛作為黃河上第一個自流灌溉市,其獨特的地理區位應承載并演繹大河文明的脈絡。本次規劃借用“大河之舞”彰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黃河文明的獨特內涵,將黃河的景觀功能和城市功能與人類親水的天性相結合,通過融合、吸納、沉淀河流及城市文明成果,形成中衛市“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之秀、城市之美”的獨特集群景觀!按蠛又琛敝黝}文化公園位于中衛市城市新區南部,規劃范圍北承濱河大道,南臨黃河北岸,東至沙坡頭區柔遠鎮莫樓路,西接沙坡頭水利樞紐大壩,沿黃河北岸總長22.5公里,總規劃面積約6平……[詳細]
柳州城址
   柳州城址位于海城鎮耙子洼自然村東南,距海城鎮2.5公里,始筑于宋.西夏取海原地區后稱“東牟會”,城內設“天都監軍司”駐重兵。城池為今海城原址,乾隆十四年(1749)為取水方便等諸因素,移地五里重新改堡為城(今海原縣城址),柳州城廢。 柳州城址形呈長方,長1300米、寬550米,殘高4-7米,基厚7米,頂殘寬1-3米,開南、北二門,繞以筑城,城外護城壕殘寬8米。民國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時傾圮。柳州城址現為寧夏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河宮濕地公園
   黃河宮位于寧夏西部城市中衛市黃河北岸。抬頭遠望,九曲滔滔黃河水,似一條金色的彩帶,舞動著,自西向東從公園南部緩緩流過。中衛地區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之說,也是寧夏“黃河金岸”城市經濟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黃河宮主體建筑高36.9米,創意采用唐朝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詞寓意,將黃河之水凝練成水滴建筑形態。建筑里沿內壁有人行觀景坡道,中間設電梯和80多平方米的觀景臺。水滴主體建筑下就是黃河博物館。景區地址:中衛市沙坡頭區黃河北岸……[詳細]
全部中衛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