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海湖AAAAA ![]() ![]()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咸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詳細] |
![]() | 貴德黃河奇石苑AAAA 奇石苑全稱貴德黃河奇石苑,雅號臝苑,占地50畝,歷時十五年而建成,位于貴德縣河西鎮格爾加村。是一座巨型萬年奇石和參天百年古樹點綴而成的黃河流域頗具規模的奇石公園,也是青藏高原富有文化魅力的私家園林。奇石苑將奇石觀賞、生活情趣、做人之道以詩石結合的藝術手法,用各具特色的三苑(臝苑、詩苑、磨苑)形式,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背景,用磅礴的黃河文化展示出了華夏文明的風采。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奇石苑龐大的藏石規模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使中央電視臺……[詳細] |
![]() | 貴德高原養生休閑度假區AAAA 貴德高原休閑養生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經青海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初評推薦,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2003),經嚴格評審后,評定的國家4A級景區。 獲得國家4A級旅游景區將有力提升貴德旅游整體形象和品位,擴大貴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力推進貴德旅游綜合開發示范區建設進程![詳細] |
![]() | 貴德國家地質公園AAA ![]() 貴德國家地質公園是以自然地貌景觀和地質遺跡為主要特征,輔以多樣生態景觀和豐富人文景觀的一個綜合性地質公園。它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境內,包括阿什貢園區、黃河河谷園區、麻吾峽園區三個主園區,面積554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113.6平方公里。公園內阿什貢七彩峰叢地貌多姿多彩,秀麗壯美;麻吾峽風蝕地貌鬼斧神工,變幻無窮;黃河景觀美輪美奐,如花似錦;龍羊峽谷陡峭險峻,氣勢磅礴。多種多樣的地質遺跡反映了地質歷史時期青藏高原的演化過程,也記錄了黃河的發育史和貴德自然環境的變遷。是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科普教育……[詳細] |
![]() | 石藏寺石藏寺亦稱“藏寺”、“什藏寺”等,藏語稱“藏噶爾端珠惹卜丹林”,意為“石藏義成極堅洲”。位于縣治南偏東,在今河北鄉東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達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班智達,本名丹巴嘉措(1737一1780),藏阿柔部落人,傳為出生于后藏乃亥麻地方的色拉寺高僧藏格的轉世,早年學經于隆務寺,后入藏到色拉寺杰巴扎倉深造,1762年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返回故鄉后,在青海和碩特蒙古前首旗河南親王旺丹多爾濟帕蘭木(察罕丹津之孫)的支持下,于1765年,與其弟孕科爾四世羅桑丹增……[詳細] |
![]() | 貴德文廟及玉皇閣位于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占地4.0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901平方米。是集儒、釋、道三教于一體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廟、大佛寺、玉皇閣、關岳廟、城隍廟、民眾教育館六個院落及貴德古城、古校場。貴德縣文廟和玉皇閣是貴德縣現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史料記載,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為鞏固統治,教化民風,保佑“皇圖永固,時歲享昌”,乃“恭擇城中場地,創修玉皇圣閣”,歷時四年竣工。文廟包括欞星門、泮池、鄉賢名宦祠、七十二賢祠、大成殿等十二個單體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華民族偉大先哲……[詳細] |
![]() | 龍羊峽長40公里,黃河穿越其間,河谷寬9公里,河谷兩岸,一邊是起伏峻險的茶納山,一邊是連綿不斷的莽原,中間是一片寬闊平坦、肥沃豐腴的盆地,使整個峽谷成為一個巨大的天然庫區。到了峽口附近,突然峭壁陡立,兩岸距離僅有30多米,岸高150多米,這里是修建水電站得天獨厚的地方。龍羊峽水電站最大壩高178米,為亞洲第一大壩。壩底寬80米,壩頂寬15米,主壩長396米,左右兩岸均高附壩,大壩全長1140米。它不僅可以將黃河上游13萬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攔住,而將在這里形成一座面積為380平方公里、總庫密量為……[詳細] |
![]() | 貴德黃河清國家級濕地公園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境內,距貴德縣城河陰鎮1.5㎞,地處黃河上游龍羊峽水電站和李家峽水電站之間,距省會西寧市114㎞。地域范圍東起尕讓鄉阿什貢村,西至拉西瓦水電站,南到河西鎮莫曲溝上瓦家電站,北達河西鎮拉芨蓋村河西林場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01°16′10〃~101°35′5〃,北緯35°53′25〃~36°05′55〃,公園東西寬約28.5㎞,南北長約17㎞,總面積5672公頃。地形位置貴德黃河清濕地公園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質構造屬祁昆、秦新生代斷陷盆地……[詳細] |
![]() | 導 游 位于共和縣石乃亥鄉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邊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城遺址! 介 紹 遺址略呈正方形,其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城墻高12米,寬17米,保存基本完好。南面城墻有一寬10米的城門,城內自城門起,向西有一中軸線,中軸線兩旁各有隆起的兩排長50米、寬35米的房屋基址。 城內最西邊有一小方城,東西長70米,南北寬68米,城門朝東。小方城與南城墻之間有一長15米、高9米的土臺,臺上有房屋遺址。城內有通街。古城外周曾有長方形的外廓,現僅有南墻外廓,長約1400多米,其高度僅隆起地表……[詳細] |
![]() | 導 游 鳥島座落在青海湖西部灣,布哈河入湖三角洲的頂部,河口的北側,是國家AAAA級景區! 介 紹 鳥島是青海湖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其一面立于水中,另一面和湖濱陸地相連。島上植被稀疏,僅有零星小花點綴其間。 每年都有上千只鳥棲息于此,種類繁多,如鷗、水老鴉、天鵝、鶴,包括稀有的黑頸鶴。雖然要看大天鵝最好是在11月到次年2月之間,但從5月到7月這段時間是觀賞鳥類的最佳季節! 餐 飲/住 宿/購 物 從西寧出發后4個小時到達黑馬河鎮,司機大多在那里停車吃飯。 離黑馬河鎮5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鳥島……[詳細] |
![]() | 文昌廟在貴德共有三處,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廟,藏語稱“尤拉康”,位于縣城西郊六公里處的下排村西側山坪臺東坡上。文昌廟西靠山坪,北臨黃河,廟前溫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廟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間)。據朱輯五編《貴德縣續志稿》記載,“距貴德城西十四里,舊有文昌廟,創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廟毀于一場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籌資重建,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壞,1982年,在舊址上按原規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廟。 文昌廟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階梯式廟宇,踏上第一層平臺,……[詳細] |
![]() | 梗皮 ,是用紅薯粉作的。樹木枝條或草藤根莖總是帶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個腫結。一根枝條或一根草藤上總是有多個這樣的腫結,這樣的枝條或草藤就是“!。嚴格的說,梗皮是紅薯的草藤曬干后粉碎研磨成紅薯粉,然后調配而成梗皮制做的場景大體如下:大鍋里放著列子、里面撲一層紗布、因為要防止漏下去、 當然要放著粘米粉一起兌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鍋里的水開了就用勺子把兌好的紅薯粉放進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轉列子、讓它充分受熱、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勻、等到粉皮從嫩粉色變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詳細] |
![]() | 導 游 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托羅亥”,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游覽勝地! 介 紹 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為1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數10米,海拔約3300米。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構成,略呈乳白色。 天晴日麗時,憑高遠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古人曾有詩贊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海心山地勢較為平坦,島上怪石嶙峋,沙洲點點,雜草叢生,野花紛披。其有一種花,名叫佛花,色嫣紅,形如罌粟……[詳細] |
![]() | 發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里,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見底,看上去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在草原上。常言道:天下河水向東流。倒淌河何以向西呢?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當年文成公主從日月山頂換轎乘馬,下山西進。當她來到日月山下時,禁不住回頭遙望。視線卻被高高的日月山所阻隔。公主想到再也望不見家鄉的一切,不禁悲痛萬分。然而,為了漢-民的友好事業,公主只好揮淚西進,淚水匯成的小河也隨著公主向西……[詳細] |
![]() | 導 游 金銀灘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縣境內。它的西部同寶山與青海湖相臨,東北部是高山峻嶺環繞,南部與海晏縣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みz址,建于西漢王莽秉政時期)。在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貫穿,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銀灘大草原! 介 紹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熱土地上,有30多萬只牛羊在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區。金銀灘的黃金季節是7~9月,鮮花盛開,百鳥飛翔,尤其是百靈鳥兒的歌聲,動聽迷人! 這里很美,美得足以讓你震顫;這里很高,高得讓你感覺藍天和白云伸手可及;這里……[詳細] |
![]() | 小泊湖距湖東種羊場西北約6公里處,傍依青海湖,現已列入國際濕地資源區和青海湖國家名勝風景區之一。小泊湖是青海湖水位下降后遺留下來的沼澤草甸地,綠草如茵,鮮花遍地,四周有珍稀野生動物普氏原羚、鹿、旱獺出沒,不時會有黑頸鶴、石雞、雪雞飛過,景色秀美,風光旖旎。小泊湖源頭泉眼眾多,冬季不結冰,俗稱“不凍泉”,當地群眾也稱“泉頭”。景區內有青海省省鳥“黑頸鶴”彌足繁衍生息。相傳當年蓮花生大師(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左右肩各托一只黑頸鶴至此講經,見該地荒涼干旱,遂將手中108顆佛珠撒出,佛珠落地化為108座……[詳細] |
![]() | 位于青海共和縣境內的黃河上游,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峽口,峽口只有30米寬,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立大壩的寶地。大壩之上廣闊的草原又是蓄存河水的良好湖區。大壩高178米,為我國第一高壩,水庫總容積247億立方米。巨大的庫容調節了黃河枯水期的水量,發電量也僅次于葛洲壩和白山水電站。龍羊峽人工水庫已成為美麗的旅游景點,大壩鎖黃河,高峽出平湖。碧波蕩漾,湖光山影,乘游船繞湖一周,蒼穹碧野,心曠神怡,游客才頓然悟到,黃河水在這里是“清”的,清清的黃河水,是大自然的賦……[詳細] |
![]() | 阿尼瑪卿在地圖上稱為瑪卿崗日或積石山,屬昆侖山系。當地藏族人民稱“神山”,主峰6282尺,東南橫長14公里,寬約4公里,終年積雪。炎夏七月晴日遠遠眺望,碧空萬里,雪峰突立,宛若水晶玉石雕塑的一般,光潔晶瑩,珠光寶氣,十分壯觀神奇!鞍⒛帷笔前捕嗖卣Z的譯音,即“先祖老翁”之意;“瑪卿”則是古代藏族部落的姓氏,包含有美好、幸福和雄偉壯觀的意思。民間傳說,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金”二十一座神山之一,亦稱“斯巴喬貝拉格”,即開天劈地九大造化神之一,排行第四,專掌“安多”地區河山滄桑之變。在一些人阿尼甲持……[詳細] |
![]() | 甲乙寺,藏語稱“甲乙俄察塔占林”,意為“甲乙神奇解脫洲”。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西偏北27公里的甲乙農業點。該寺始建于1984年,其主要倡建者旦措卓瑪,又稱崗日堪卓瑪”,意為“雪山空行母”,是位女-。她在共和縣曲溝、貴南縣沙溝一帶從事宗教活動,后定居曲溝鄉索合拉村,1974年又遷居倒淌河鎮甲乙村。1980年班禪委員長到海南州視察時,旦措卓瑪及當地信教群眾請求在甲乙村建立寺院得到允準。班禪大師還為該寺題寺額“神奇解脫洲,由此建成格魯派小寺。1988年批準開放,當時有寺僧15人。旦措卓瑪為該……[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