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童子寺石窟AAAAA ![]() 在河西絲綢古道上,距民樂縣城10公里的-鄉童子壩水庫北岸,有一座建于北魏時期的名聞遐邇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見童子寺磚木結構的三間大殿、觀音殿、念佛殿、廂房、寮房等建筑,為釋覺塵及四方信眾募資于1994年重建,古樸莊嚴,與寺后山體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勝跡。童子寺石窟約建于北魏時期,有大小石窟洞40余孔,窟洞內有塑像和壁畫?叨捶种行闹纯、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羅漢洞等窟室,洞內壁畫分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為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菩提洞和天洞子內有密宗內……[詳細] |
![]() | 冰溝丹霞旅游景區AAAA 冰溝丹霞是中國干旱地區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中國發育最完整,造型最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是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區之一。冰溝丹霞以砂巖地貌遺跡景觀為主體,是國內窗欞狀宮殿發育最好、規模最大的地質地貌遺跡、是砂巖窗欞狀構造的命名地,被評為“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有極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這里處處是景,移步換景,整個景區內星羅棋布般散落著20多個景點,廣泛分布著丹霞崖壁、石墻、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態,經過日積月累風化的山體,造型奇特,千姿百態,連綿不斷,氣勢宏偉,體現了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詳細] |
![]() | 山丹大佛寺AAAA ![]()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鎮為該寺題寫匾額“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統五年,高僧智瑩住持該寺,開展佛事活動,因寺宇樸陋,請求山丹衛守備都指揮楊斌,倡導募集,儲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門、法堂,廓宇、廚亭等附屬建筑多處。景泰六年,山丹守備都督指揮張熊捐資維修寺院,彩繪塑像,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山東濱州訓導陳敏謫戍河西時,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記》記其事,河南汝南人吳同春為官甘肅時,賦《山丹土佛》一詩,詩前小序云:“山丹……[詳細] |
![]() | 大湖灣AAAA ![]() 大湖灣水利風景名勝區,處于高臺農區腹地,國家AAAA級景區,是一處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水上樂園。大湖灣景區主要由大湖灣和西腰墩2座水庫組成,總面積達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平方公里。風景區地勢低洼,水量充足,適合多種鳥類棲息繁殖和植物生長,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二級保護動物天鵝、白鸛、黃鴨等20多種候鳥棲息,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聚集區,景區植被覆蓋率達95%。先后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級景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4A級景區,是一處集水產養殖、農業灌溉、觀光……[詳細] |
![]() | 高臺月牙湖AAAA 位于高臺縣城西郊1公里處,人稱“小江南”。屈曲環繞,狀似新月,故名月牙湖。公園占地總面積560畝,水域面積186畝。曲、拱、平橋交錯鋪架,亭、殿、臺相映成影。岸上小道通幽,垂柳依依,曲徑環繞;湖內蘆葦搖曳,浮萍露面,舟蕩楫行,一派江南風光。交通張掖西關車站乘車高臺縣城下車。地址:張掖市高臺縣人民西路(城西郊1公里處)。類型:城市公園湖泊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門市價:6.0元……[詳細] |
![]() | 焉支山AAAA 焉支山,也叫做“胭脂山”,位于山丹縣城東南45公里處,據說是因為山上生長有一種叫紅藍草的植物,可以做成紅色的染料,調以油脂后既可做胭脂使用,故名胭脂山,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隋煬帝曾在此詔見西域27國使臣,舉辦“萬國博覽會”。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的峰腰地帶,自古有“甘涼咽喉”之稱。山上林海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巖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巖巖。秋日,各種野花競相怒放,爭奇斗艷。秋夏之際,這里氣候涼爽濕潤,景色秀麗迷人,素有“小黃山”之稱。焉支山上原始……[詳細] |
![]() | 平山湖大峽谷AAAA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25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于一體的復合性旅游景區,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國地理雜志》及中外知名地質專家和游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現!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里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于紅層地貌,所謂“紅層……[詳細] |
![]() |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AAAA ![]()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觀賞價值。2005年11月由中國地理雜志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國多家知名網站評選為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景觀區主要包括冰溝丹霞風景區和七彩丹霞風景區兩大景觀區,兩景區間隔約1……[詳細] |
![]() | 肅南縣裕固族民俗度假區AAAA 裕固族民俗度假區位于肅南縣紅灣寺鎮,景區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以裕固風情苑、裕固族特色村寨兩個節點為核心,由隆暢河風情線將景區內各個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了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景區。景區內主要景觀有:裕固風情苑、紅色記憶主題公園、裕固族特色村寨、中國裕固族博物館、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游牧文化中心、裕固族歌舞保護中心、紅灣寺、索朗格國際賽馬場等。景區有機融入自然生態、裕固文化等元素,做足做活山水文章,充分彰顯民族特色,形成……[詳細] |
![]()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AAAA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城郊北部,與市區緊密相連。濕地面積6.2萬畝,主體位于城區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帶,與城區毗鄰,是國內離城市最近的濕地公園。規劃區內多樣化的濕地類型,是張掖綠洲這一內陸干旱區脆弱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水源涵養和水資源調蓄、凈化水質、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區域外氣候等重要的生態功能,作為區域關鍵生態支撐體系,對于維護張掖綠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門票免費公園免費開放,園內娛樂項目單獨收費。開放時間公園全天開放;園內旅游觀光車及娛樂項目運營……[詳細] |
![]() |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AAAA ![]() ![]() ![]()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坐落于有“戈壁水鄉、北涼古都”之稱的張掖市高臺縣,紀念館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始建于1954年,現占地面積198畝。園內掩埋著紅西路-戰河西、血戰高臺而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紅西路軍革命先烈的忠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肅省黨史教育基地、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基地、甘肅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實踐……[詳細] |
![]() |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AAAA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位于祁連山北麓腹地生態大環線,毗鄰213省道線,距離張掖市僅60公里,西臨酒泉、嘉峪關,南鄰青海省,區域距離312國道和蘭新鐵路較近,交通優勢比較突出,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以康樂鄉旅游特色小集鎮商業水街為起點,沿榆康公路經萬佛峽、馬場灘、牛心墩、柏楊河、孔崗木、海牙溝至縣城,全長近70公里,沿途皚皚閃爍的祁連雪峰,碧草如茵的廣闊草原,松濤澎湃的原始森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異彩紛呈的裕固風情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是自駕游理想的探險、探秘必選之路![詳細] |
![]() | 祁連玉文化產業園AAAA 祁連玉文化產業園(玉水苑)位于張掖市濱河新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東連312國道,西至濱河新區景觀湖面,北到濱河大道東延伸段,南至濱湖路東延伸段,是金張掖濱河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精華所在。整個園區結構以“雪蓮花開”立意,空間布局分“一核一帶五園區”,既:國際玉文化論壇區、水韻商業街區,五園為紅玉園、碧玉園、彩玉園、白玉園、墨玉園![詳細] |
![]() | 甘肅省民樂縣的扁都口風光旅游區位于祁連山中段,民樂縣城以南30公里處。旅游區內最著名的旅游景觀是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爺、諸葛碑及碧云天、黃花地等。扁都峽谷出民樂縣城沿國道227線南行約30公里,高大險峻的祁連山被南北長約30公里的峽谷東西劈開,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峽,歷史上稱作大斗拔谷。但見兩山夾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洶涌。此峽不僅有峭壁湍流,還有連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壯的牛羊、悠揚的牧歌,更有野兔、雪雞、鹿、獐、狼、豹等野禽野獸。歷史上,此峽是南通河湟、北達甘涼的險關要隘,歷來為兵家必……[詳細] |
![]() | 文殊寺景區AAAA ![]()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豐鎮,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涼時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勢開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東西2.5公里的范圍內,F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窟1座,窟前寺院遺址28處,F存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萬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為穹隆頂、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層,下層為方形臺基,上面兩層每面鑿圓拱龕,龕內塑一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造像軀體健壯古樸。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詳細] |
![]() | 馬蹄寺風景區AAAA ![]()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毀于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后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余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余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文革時期,馬蹄寺再一次遭到嚴……[詳細] |
![]() | 張掖大佛寺AAAA ![]() ![]() 張掖大佛寺景區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涅槃臥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為佛教勝地。室內臥佛涅槃像長34.5米,金裝彩繪,形態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藏經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部分以金銀粉書寫,保存完好,為佛門稀世珍寶。西夏國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塑有著名的室內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是……[詳細] |
![]() | 梨園口戰役紀念館AAA ![]() ![]() 臨澤曾經是紅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和總指揮部所在地,是西征停留時間最長,戰斗規模最大,傷亡人數和戰斗遺址最多,最具紀念意義的地方。梨園口戰役紀念館(原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臨澤烈士陵園),座落在臨澤縣東郊大沙河南岸,總占地面積600畝,是西北地區占地面積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為緬懷英烈、慰籍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后代而建設的西路軍烈士陵園,現已建成紀念碑、烈士陵墓、將軍亭、博物館、雙擁館、模擬總指揮部和汪家墩雕堡等褒揚革命烈士的紀念建筑。以梨園口戰役紀念館為中心,輻射紅西路軍下營總指揮部、汪家墩碉堡、……[詳細] |
![]() | 民樂圣天寺AAA ![]() 圣天寺地處民樂縣城西北角,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寺六百年來,滄桑屢更,幾度興衰。清同治四年毀于兵燹,光緒三十二年洪水千總孫蘭重修,文革期間再度被毀,幸存大殿三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開始,陸續修建了具有江南風格的大雄寶殿一座,以及經堂、鐘樓、鼓樓、天王殿、齋堂、僧舍、客房共60多間。建筑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殿宇巍峨,回廊曲折,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各大殿內分別雕塑的三寶佛、十八羅漢、四大天王、觀音菩薩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珍藏于誦經堂內的檀木雕刻的金飾千手觀音佛像,更是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