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嘉峪關市旅游

嘉峪關市旅游景區

嘉峪關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詳細]
中華孔雀苑
   中華孔雀苑位于嘉峪關市嘉黃公路南側50米的AAAA級主題公園/生態景區西接“天下雄關”嘉峪關,毗鄰“西部八達嶺”懸壁長城,國內最大的藍孔雀主題公園“中華孔雀苑”,已成為絲綢之路和嘉峪關旅游的亮點和精品景區。這座占地20多萬平方米的高科技綜合生態景區,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藍孔雀種群繁育、規模養殖于一體,景區內設有大型生態孔雀觀賞、甘肅特色文化餐飲、古味茶社、休閑居所、小劇場、藝術會所、紅酒廊等7大休閑區域,成為游客休閑度假、親近孔雀、品味美食、享受藝術的絕佳去處。景區內有三萬多只孔雀,色澤炫麗,……[詳細]
東湖生態旅游景區
   嘉峪關東湖生態旅游景區是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同時也是國家鐵人三項專用場地。--公園面積很大,由3個人工湖包圍著一座海豚造型的高塔組成,公園內散步、健身的市民很多,往南邊可以清楚的看到祁連雪山。--公園的碧海明珠氣象塔是我國最高的氣象塔,是嘉峪關的標志性建筑。氣象塔的外形宛若剛從碧海中躍出的一只海豚,該造型立意為戈壁灘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明珠,這也同身處大西北茫茫戈壁的嘉峪關市相呼應。地址:嘉峪關市鏡鐵區和誠東路與新華南路交叉處向東200米路南類型:湖泊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開……[詳細]
紫軒葡萄酒莊園
   紫軒葡萄酒莊園地處古絲綢之路中西結合部、萬里長城西端的嘉峪關市,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鋼鐵基地--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嘉峪關宏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的以葡萄酒釀造為主的企業。莊園總占地面積為65.4萬㎡,總體規劃為年產中、高檔葡萄酒五萬噸,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年產優質葡萄酒一萬噸。莊園自2005年6月17日開工建設以來,現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建有壓榨、發酵、儲酒、灌裝、研發中心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葡萄酒生產設施,主要設備引進了法國壓榨機、德國錯流過濾機、意大利灌裝生產線、法國和美國……[詳細]
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
   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位于嘉峪關市南市區方特大道,由深圳華強集團投資打造。它是目前甘肅規模最大的高科技第四代主題公園,被譽為“東方絲路明珠”,同時它也是嘉峪關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主題公園不同,方特歡樂世界的游樂項目大多采用交互、體驗、參與的表現形式,以中國文化和高科技互動為特色。以國際最先進的4D動感影像技術為手段,或驚險刺激,或新奇有趣,老少皆宜寓教于樂,能夠帶給游客耳目一新的歡樂體驗。在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游客可以體驗國際一流的高空飛翔體驗項目“飛越極限”、中國獨創的大型……[詳細]
討賴河生態景區(討賴河峽谷)
   討賴河是甘肅省嘉峪關市唯一的地表河流,發源于青海省祁連山中段討賴掌,出冰溝口流經嘉峪關、酒泉、金塔后匯入黑河,屬黑河水系一級支流。討賴河源頭至冰溝口河長260公里,集水面積6883平方公里,從嘉峪關市西南入境,由東面流出,境內河長40公里。河流來水由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討賴河嘉峪關市區段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是我市南市新區開發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水利景觀工程項目,這一項目將充分利用水資源,改善討賴河嘉峪關市區段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該工程在不影響河道原有功能、確保城區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取……[詳細]
嘉峪關城市博物館
   嘉峪關城市博物館于2008年8月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該館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6520平方米。博物館展示內容分為“三篇四廳”,即輝煌篇、歷史篇、展望篇三個篇章,序廳、展示廳、公示廳、臨展廳四個展廳。布展設計運用宏大的場景、翔實的資料、藝術的構思、高科技的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嘉峪關市50年來的發展歷程、發展成就和發展前景。通過大量的珍貴圖片、實物陳列、場景復原、多媒體演示、影視互動等表現形式,充分體現了“城市、人文、環境、發展”的展覽主題,是一座集宣傳、教育、……[詳細]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9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詳細]
嘉峪關滑翔基地
   在中國,西起新疆烏魯木齊,穿越甘肅、寧夏、東到陜西西安,有適于長途翱翔的強盛波狀氣流和熱力上升氣流,可完成國際滑翔科技組織設立的直線滑翔2000公里大賽。河西走廊位于這條2000公里最佳航線的黃金地段,其熱力上升氣流以嘉峪關為最。嘉峪關由于緯度高,總云量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溫日差較大,可達23.4℃,易產生熱力上升氣流。降雨少、濕度小,氣候干燥,積云量適中,熱力上升氣流強盛,氣流形成早,消失晚,持續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啬芤姸瘸T30~50公里,可提高飛行地速30~40公里/小時![詳細]
新城魏晉壁畫墓
   魏晉磚壁畫墓位于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1972年~1979年期間,先后發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為畫像磚墓,9座為素磚墓。其中五號墓于1973年5月整體搬遷到甘肅省博物館。目前正式對外開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獨特,墓葬由墓道、墓門、門樓、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龕等組成。建筑用磚分為印紋方形磚、長方形磚、雕刻磚、畫像磚等。墓門用條形磚疊砌為拱券形,券頂以上采用條形磚疊造門樓,門樓墻面嵌砌有斗拱、人物……[詳細]
懸壁長城
   石關峽懸壁長城文物景區位于嘉峪關市西北14公里處,距嘉峪關關城8.4公里。景區的主題是古絲綢之路文化和長城文化。景區內參觀的主要內容有懸壁長城、“絲綢古道”雕塑群、嘉峪關古代兵器展覽等。景區的主要項目分為四大功能區,即石關峽古絲路文化長廊區、懸壁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區、休閑度假區、管理區。石關峽古絲路文化長廊區貫穿整個景區,有“絲綢古道”雕塑群。懸壁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區有懸壁長城、水門和古代兵器展覽等內容。休閑度假區就是長城北側綠化區域和景區入口小廣場,這里向游客提供燒烤、茶飲、棋牌娛樂和出售旅游紀念……[詳細]
長城博物館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的文物陳展充分應用了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法,配置了語音同聲翻譯系統、自動監控系統、自動恒溫系統、自動消防報警系統、游客查詢系統等國內較為先進的設施,在省內博物館中屬領先水平。其中“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包括:“縱橫萬里-雄峙千年-長城歷史沿革”;“--邊塞烽煙-古代長城戰爭”;“長河落日-絲路花雨-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北漠塵清-山河形勝-嘉峪關”四個單元。陳展總面積2700平方米。油畫“長城萬里圖”以寫意和寫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將中國長城的主要景觀濃縮于畫卷之中,油畫面積……[詳細]
黑山石刻畫像
   黑山石刻畫像,在嘉峪關市區以西約20公里的嘉峪里。這里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山溝寬約24米。畫像石刻散布在懸崖峭壁之上,共30余處,綿延約1公里。畫面古拙,手法粗獷有力,巖石呈黑紫色,刻石浮雕較淺。內容涉及狩獵、騎射、舞蹈等。黑山石刻畫像可能是羌族、大月氏、匈奴族的早期文化。黑山巖畫全稱黑山摩崖淺石刻巖畫,位于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峽崖壁上,是1972年發現的。經查,共發現有自戰國至明代的巖畫5處,共計153幅。甘肅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山,古稱洞庭山,……[詳細]
萬里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陜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筑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御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后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接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并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后,北方異族依然?缭介L城,……[詳細]
東長城
   東長城的走向是,從西長城北部城墻中間的新腰墩起,折而向東北,與北邊城墻成“丁”字形。整個東長城踏查有24,378米,與歷史記載出入較大,主要原因是通過農田和居民點的一大段,具體走向多數已無法順跡查明。從新腰墩起到野麻灣堡這一段長城,因是通過戈壁,雖經四百余年風蝕,但人為破壞較少,故基本完整。這段長城總長為18,760米,其中存墻13,660米,殘基5,100米,墻殘高2.45米,上部寬1.3米,底寬3.5米,為黃土摻沙后夯筑墻,夯土層19~13.6厘米不等。墻內也有松、楊、柳木樁和芨芨草。這一段……[詳細]
七一冰川(已關/暫停營業)
   冰川斜掛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旅游區域約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節,冰峰在藍天麗日下分外晶瑩耀眼,與潺潺的溪流以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高山牧場,共同構成一幅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迷人畫卷。由于冰川海拔較高,游客登臨時常常會遇到陰、晴、雨、雪等天氣,在一日之內經歷四季,堪稱一生中難忘的體驗。目前旅行區的公路已修建至3800米處高山草甸,而后有5千米的人行山道,冰舌末端有“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石碑。冰川腳下設環![詳細]
嘉峪關北長城
   •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從新城堡往東到酒泉縣的下古城界,稱做北長城,與西到瓜州縣境內布隆吉城,東到武威縣境的明長城相接。據傳為明萬歷年間所筑。據《重修肅州新志》云:“州(肅州,今酒泉)北三十里之長城,中有暗門軍戎出入,東西長七十里。先時參將彭清所筑,僅高一點三丈,厚五點六尺,嘉靖中楊清重修”。這條長城,在嘉峪關市境內很短,從新城公社新城大隊和中溝大隊交界處,東西走向,一直向東,約兩千余米就出了市地界,一直向下古城方向伸延,眼見到酒泉縣懷茂……[詳細]
嘉峪關內城
   內城墻高9米,加垛墻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歷經六百多年,墻體雖有剝落,但大部份仍然完整牢固。相傳,修筑城墻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曬,將草籽曬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伴L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筑工程結束后,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墻一定……[詳細]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明代,嘉峪關管轄著“腹里、沿邊、境外墩臺三十九座”。關內墩臺林立,縱橫交織,相互了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臺,擔負著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致壯觀,東臨酒泉……[詳細]
游擊將軍府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后來成為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將軍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F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礎上恢復修建的,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為1755平方米,建筑面積808平方米。在嘉峪關古代軍事史上,游擊將軍府不但是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統治地方、檢查商旅使者往來、聯系西域和中亞及各少數民族的樞紐機關。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指揮御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詳細]
全部嘉峪關市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