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 > 日喀則旅游

日喀則旅游景區

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的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經歷代班禪修繕、擴建,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筑群。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創建的,始建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步人寺院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詳細]
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圣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峰頂終年積雪,一派圣潔景象。珠峰地區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譽為地球第三級。珠峰山腳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同時,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里。珠穆朗瑪峰是典型的斷塊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紀變質巖系基底和上覆沉積巖系間為沖掩斷層帶,早古生代地層即順此帶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層上。峰體上部為奧陶紀早期或寒武……[詳細]
薩迦寺
   位于日喀則西南130公里處的薩迦縣城里,是薩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薩迦的創始人昆·貢卻杰布于公元1073年創建。薩迦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又極高,因此被人們稱為“第二個敦煌”。薩迦寺分南北兩寺,以仲曲河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北寺規模宏大,為一片重疊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F在只有薩迦南寺尚存。星羅棋布的村舍沿山腳向平原展開,直至與縣城連接起來。那些別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著,古樸的街巷也很有規矩,這種形制獨特……[詳細]
薩迦古城
   薩迦古城,薩迦派的修行圣地。這個曾經一度影響了吐蕃歷史的佛教修行地,現今這里,只是西藏的一個偏遠的縣城,在城區,依舊有著未修繕的泥土路,那往日的萬寺來朝,薩迦法王端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高臺,如藍天中的浮云,早已隨著時光散落在滾滾紅塵里。薩迦派是最早的新譯密咒派,它的創立正是阿底峽入藏噶當派的興盛時期。而薩迦派其中一種是血統傳承,薩迦五祖就是高貴血統的吐蕃貴族昆氏家族。在元朝時期,隨著八思巴任忽必烈的國師而走向輝煌,開始成為為西藏政教方面的代表。薩迦高級佛學院在2010年建成的,薩迦古城作為薩迦派的主……[詳細]
白居寺
   白居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江孜縣境內。十五世紀初始建,是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廟。白居寺是漢語名稱,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樂寺”,位于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白居寺有兩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志。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這座佛塔由近百間佛堂依……[詳細]
珠峰大本營
   珠峰大本營位于絨布寺南方,由一群帳篷旅館圍成,中間樹立一面國旗和一面珠峰保護區旗幟。珠峰大本營主要是提供游客住宿,有衛生間和帳篷郵局,此帳篷郵局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郵局。•觀賞拍攝珠峰的最好位置之一,也是在中國攀登珠峰的必經之地。珠峰大本營,是為了保護珠峰核心區而設立的一片保護地帶,海拔5200米。是觀賞拍攝珠峰的最好位置之一,也是登山隊從中國這一側攀登珠峰時的大本營。每年的4-6月是登山季,是珠峰大本營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最能拍攝到珠峰旗云的時候。珠峰大本營交通不便,汽車只能開到絨布寺旁……[詳細]
卡嘎溫泉
   卡嘎溫泉位于我國西藏地區的謝通門縣卡嘎鄉,地處卡嘎村沿江公路以東到羊八井的第三條斷裂帶之上,該地帶地熱資源較為豐富。該泉水溫在70℃以上,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經常使用此泉水洗浴,對關節炎及多種皮膚病有顯著療效。嘎溫泉距縣城駐地2.5公里,該泉水溫常年在63攝氏度以上,經自治區水環境監測中心檢測,泉水中富含銅、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屬重碳酸鈉型與堿性的復合型溫泉,是硫酸鹽-鈉型高熱醫療溫泉。水療、藥浴和藏西醫的完美結合,對美容、減肥、骨折、神經炎、風濕、皮膚疾病等有特殊療效。歷史悠遠的藏傳……[詳細]
吉甫峽谷
   吉布峽谷,又名吉普峽谷。位于吉隆溝內,距離吉隆縣城車程不足10分鐘。峽谷縱深深度超過200米!吉甫大峽谷是由吉隆藏布在巖層斷裂和河水的深切作用下形成的,全長15公里,最深處超過300米。峽谷旁奇松挺立,險峻秀美。一道不寬的瀑布從山崖上倒掛下來,在陽光的照耀下出現一道彩虹。峽谷的對面是吉甫村,連接吉甫村的是一座凌空飛架的吊橋,吊橋下水聲隆隆,吊橋上掛滿了五色的經幡和潔白的哈達。吉甫吊橋是2006年由國際援助組織援建,由一位瑞士女工程師設計并指導安裝的一座鋼索橋,寬一米五,長六十米,距水面250多米……[詳細]
米拉日巴修行洞
   米拉日巴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也是藏傳佛教史上唯一的即生成佛的著名高僧,宗教宣傳家。他的《米拉日巴十萬歌集》,是九百年前在雪域的喜馬拉雅山野對弟子和擁護者所作即席吟唱的,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由于長期以野蕁麻裹腹,他的皮膚竟變成了綠色。米拉日巴以獨自在山洞閉關數十年,只著一襲白衫,在一生中即悟道成佛而聞名。后十一世紀至今,做為一位法道行者的榜樣,他已經啟發了無數世代的出家眾與在家眾。米拉日巴洞是了解藏傳佛教文化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地址:日喀則地區距聶拉木縣10公里處江嘎村……[詳細]
雍則綠觀相湖景區
   雍則綠錯湖位于仁布縣德吉林鄉,距仁布縣城約70公里,相傳此湖能顯示今生來世的禍福。因此,雍澤綠措湖被群眾視為可以“觀相的神湖”。在藏傳佛教傳說中,雍澤綠措是扎什倫布寺護法神的居住之地,尋找班禪轉世靈童,以及后藏各大寺廟尋找轉世-,必到此湖祈禱神湖顯影。據說在這里能看到今生來世的禍福,扎什倫布寺測選班禪轉世靈童前也要來此占卜,尋求啟示,每年的4月15湖水解凍,人們也開始從各地來此朝湖。相傳“雍澤綠措”原來位于長梯子巖石下(距神山約2千米),地勢平坦,路好走,人們不用走曲折的山路便可到達神湖朝圣,不……[詳細]
帕巴寺
   帕巴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隆鎮東部,海拔285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進西藏時隨身帶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鎮,并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體形狀為一樓閣式石木結構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樓梯可盤旋至頂。從下至上共有四層,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檐角上套有黃銅制成的火焰套飾;底層為佛殿,是寺廟的主體部分,由門廓及主殿兩部分組成。外環繞以外環廓,內有暗回廓相繞,供信徒轉經之用。寺外墻壁和門廓南壁分別繪有三世佛、大成就者、護法神、觀音……[詳細]
帕拉莊園
   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莊園的規模日益擴展。1904年,英侵略軍焚毀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莊園?褂馉幗Y束后,帕拉莊園遷到班久倫布村,歷經數十年其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帕拉莊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還俗后主持莊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莊園經濟,擴充莊園規模,加強對農奴的統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擁有小莊園22個,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積丈量單位)、牧場6個、總牲畜14250余頭(只),占有朗生(農奴)2440余人。19……[詳細]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拉孜縣彭措林鄉,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羅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覺朗派,到五世0-執政時期,該寺屬13座寺廟換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魯派。寺院曾有35個殿堂和一個誦經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廟的山頂處修建了94間9層高的達耶拉塔臥室。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老壁畫和鍍金銅佛像,如生威金剛、十輪金剛、勝樂金剛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該寺舉行跳神節,-10月8日舉行朝拜度母儀式。寺院坐西朝東,分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主體建筑由-殿、拉康頓珠、外經院、宗……[詳細]
亞東多情湖
   多情湖,位于西藏亞東縣的堆納村,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泊之一。原名叫多慶湖,現在已經讓大家俗稱為“多情湖”了,也許這就是因為在卓木拉日雪山腳下,長久以來這位仙女日日盼郎歸,夜夜郎不歸,仙女只有以淚洗面,仙女的淚珠流淌灑下就有了這座“多情湖”。由多情湖和卓木拉日雪山組成的景觀帶位于亞東縣北部的高原地區。這里是進入亞東縣城的必經之路。通往亞東的西藏S204省道縱貫寬廣的帕里草原,多情湖宛如夢幻魔鏡一般鑲嵌在廣袤的高原牧場之中。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湖中也會為我們呈現出不同風格、不同顏色的各種景象。不遠處巍然……[詳細]
強欽寺
   強欽寺全名強欽卻德寺,座落在仁布縣城強欽村宗山腳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右傍縣政府,左臨門曲河,占地90余畝。該寺是在1367年由宗喀巴六菩薩弟子迅努杰喬在仁蚌第巴的資助下修建的。相傳當時有九層高的慈氏神殿,有間闊三十六根柱子的經堂和規模較大的上下0神殿以及凈廚、圍廊等,僧侶總數近五百人。原屬薩迦派,五世0時改為格魯派,是該寺鼎盛時期。據史料記載,寺內供俸著由薩迦-貢嘎扎西建造的一尊高13米的銅底鍍金彌勒佛像,此佛腹中鑲嵌著金、銀、玉、珍珠等寶物。系西藏三尊彌勒佛像中最精致、最聞名、最高大的,被……[詳細]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欽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為一坡度較緩的冰帽,為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東冰舌長3公里,寬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長4.5公里,寬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個冰川面積為9.4平方公里。冰川前緣由于基巖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緣緩慢移動的冰層頂部發生張裂。冰雪沿冰層張裂消融,形成壯麗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塵相間顯示出各種云卷狀的奇異褶曲,猶如能工巧匠精心細雕的花紋圖案。在冰舌前緣的基巖冰蝕臺地上可見數條長達10余米、寬10-2……[詳細]
歐曲山
   歐曲山位于謝通門縣南7公里處,它高高地聳立在歐曲原野上,從山頂可以府視四面。學過藏文的人無人不知在謝通門縣境內有座歐曲山,山上有座歐曲寺,寺里出了兩位改革藏文語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達瑪巴扎和央金主白多吉。歐曲山上的建筑主要有甲熱拉康、大殿、甘珠爾殿、嘎娃吉頗章等部分組成,寺外有4座大佛塔和10多座小佛塔,還有很多自然形成的修行洞和石刻嘛呢。歐曲山2015年申報為國家2A級旅游景點![詳細]
扎東寺
   扎東寺位置坐落在219國道沿線的老仲巴,離地區約有594 公里,離仲巴新縣城約22公里,海拔4700米左右,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建寺原因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落以后,向唐王朝和尼泊爾求婚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入藏,從而佛教從內地和尼泊爾相繼傳入。吐蕃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的影響下,崇奉佛教。當時,準備建寺供奉兩位公主入藏時帶來的佛像。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及易理,觀看地形,尋找適合建寺的基地時,發現吐蕃的地形乃羅剎女仰臥身形,建寺過程0現許多阻礙,為了鎮壓羅剎女,建寺順利成……[詳細]
日喀則
   日喀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西藏南部農牧產品的集散地和交通中心,也是后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它位于雅魯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畔,海拔3800多米。日喀則的藏文意思是“土質最好的莊園”。日喀則名勝古跡主要是扎什倫布寺。在日喀則地區境內有著名的珠穆朗瑪峰。 扎什倫布寺 ——是黃教六大名寺之一,由宗喀巴的高徒一世達賴根敦珠巴創建。是歷代班禪的住錫地。寺內供奉的強巴佛像,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銅像。 薩迦寺 —— 是薩迦教派的主寺,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極高,被人們稱為“第……[詳細]
郭廈寺
   郭廈寺-------位于仲巴縣南部納久鄉郭廈寺—全名叫果廈仁增達丹寺(系藏語寺廟門面向東,具有永久不滅佛學文化之意),該寺坐落于仲巴縣納久鄉政府所在地的背后150米左右處帕日(系藏語中間山之意)山腳下,建寺的地方具有很多特點:西面有雄偉壯觀的杰瑪雍忠冰川;北面有動聽的雅魯藏布江滔滔的奔流聲;南面有無數清澈的泉水;東面有碧綠的草原,建寺的帕日山曾第十五世噶瑪巴認定為圣山,他還肯定了如在此地修行能成證悟。該寺先后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來過很多對佛學有學問的圣人,首先來自康巴的喇嘛羅布(顯宗、密宗各方……[詳細]
全部日喀則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