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耶寺AAAA ![]()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廟”美稱的桑耶寺于公元762年興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南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瑪山麓,距離澤當鎮38公里。桑耶寺于公元762年開始興建。寺院選址于藏王赤松德贊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贊的冬宮附近。由蓮花生大師主持桑耶的建設,建筑仍保持寂護大師的原設計,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贊邀請印度、漢地、于闐等地僧人住寺講經-,為寺廟做了許多工作。剃度七名貴族子弟出家為僧為其中之一,這七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為僧的數年后,這七人都……[詳細] |
![]() | 桑耶風景區AAAA 從姐德秀鎮沿公路順雅魯藏布江南岸繼續東行24公里,到達扎唐,這里是扎囊縣城所在地,海拔3556米。扎囊縣面積不大,只有0.2萬平方公里。是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氆氌之鄉”,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臺氆氌織機,年產氆氌30萬余米。境內更有名聞遐邇的桑耶寺,還有敏珠林寺、青浦風景區、昔日貴族豪宅朗賽嶺莊園等,都值得一游。雅魯藏布江橫穿扎囊縣境,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其中江北地區已被辟為桑耶風景區。桑耶風景區包括地處雅魯藏布江以北的扎囊縣桑伊、松卡、阿扎三鄉境內的多處人文自然景觀。主要有桑耶寺、哈布日山、聶瑪隆……[詳細] |
![]() |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AAA ![]()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學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學府,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學院,位于扎囊縣扎其鄉塔巴林村群山環抱的一條山谷里。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東,正前方是開闊的山谷,視野開闊,山清青水秀。寺內的主要建筑為祖拉康,共分三層,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設拉康,內設有大小銅塔10座。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為傳承,不完全限定血統關系,是藏傳佛教寧瑪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對藏傳佛教中寧瑪派的興盛、發展、衰落、及其傳承教義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敏竹林寺的僧人不僅學習佛法,還學……[詳細] |
![]() | 勒布溝AAA 勒布溝,是山南錯那縣境內康格爾多山南側的一個著名的風景區。這里氣候宜人、物種豐富、山川秀美、鳥語花香,四季常青。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嬉鬧的猴群和飛流直下的瀑布。這些瀑布在崇山峻嶺、茫茫-的襯映下,若隱若現,恍若仙女的飄帶,使這個天然畫廊充滿了靈氣。若在五、六月份,這里還是杜鵑花的海洋,不同品種的花卉色彩迷離,爭相斗艷,別有一番滋味。相傳這里還有蓮花生大師的修行之處。這里有蓮花生大師修行處的一處瀑布。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隨處可見一處處的拜謁地,在門巴向導……[詳細] |
![]() | 羊卓雍錯(羊卓雍措)AAA 羊卓雍措意為“上面牧區的碧玉湖”,位于雅魯藏布江南面的山南浪卡子縣境內,周圍四面群山環繞,湖面海拔4441米,湖水面積638平方公里,它與藏北的納木措和阿里的瑪旁雍措齊名,被尊稱為西藏的“三大圣湖”。羊卓雍措風景秀麗。民間傳說此湖是天上的一位仙女下凡變成的,但見湛藍的湖水中,微風吹過,漣漪輕漾。湖上黃鴨、灰鴨、沙鴨等水禽,追逐嬉戲。碧藍清澈的湖水中倒影著四面山峰的倩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邊牛羊成群,驢馬結隊,難怪一首民歌里這樣贊美羊卓雍措:“天上的仙鏡,難比人間的草坪,湖畔的牛羊,好像那天上……[詳細] |
![]() | 雅礱河風景名勝AAA ![]() 雅礱河風景名勝 雅礱河風景名勝區,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正南的乃東、扎囊、加查、洛扎、貢嘎等六個縣境內。山南地區是藏民族發祥地之一。該區雪山冰川、田園牧場、河灘谷地、古老文化遺址和民風民俗等構成一幅幅神秘、古樸而壯麗的畫面。區內植物種類豐富,植被隨海拔變化呈垂直帶分布。河谷地區帶季雨林,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人文景觀體觀了藏民族最早在山南地區的文明。雍布拉康,藏語意為母子宮,位于乃東縣東南,雅礱河東岸的山頂上。相傳建于公元前1世紀涅赤贊普時代,是西藏第一座宮殿建筑。前后兩部分均以石塊砌成、巍峨挺……[詳細] |
![]() | 雍布拉康AAA ![]() 雍布拉康位于距澤當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個建筑雛形似碉堡,高聳于山頂!坝翰肌钡牟卣Z意為“母鹿”,“拉”意為““后腿”,“康”意為“宮殿”,雍布拉康意為母鹿后腿上的宮殿。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是雅礱部落的人們為第一代贊普聶赤贊布所修建的宮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宮,門票60元/人,藏語意為“母子宮”,是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釋迦牟……[詳細] |
![]() | 昌珠寺(昌珠卓瑪拉康)AAA ![]() 昌珠寺又名為“昌珠卓瑪拉康”,距澤當鎮2公里,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是西-史上的第一座佛堂。相傳文成公主入藏后用五行算法測出西藏地形如一仰臥的女魔,昌珠寺所處的地方則是女魔的左臂,需建寺方能鎮住。(鎮寺之寶——珍珠唐卡)建寺前,此處有一湖,湖中有一五頭怪龍,被松贊干布化身大鵬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昌珠寺由此得名,意為“鷂龍寺”。該寺建成后成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宮。導游昌珠寺為西藏著名寺院,位于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以南2公里。寺廟建于吐蕃松贊干布時代,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詳細] |
![]() | 拉加里王宮AAA ![]() 導游拉加里王宮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于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勢力在歷經薩迦和帕竹政權后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征,F存建筑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紀,現存最高為12米的宮墻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筑藏語稱“甘丹拉孜”,建于15世紀;為拉加里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筑,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筑稱“夏宮”,建于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拉加里王宮遺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詳細] |
![]() | 建葉寺建葉,系藏語右眼的意思。據傳佛圣桑結曲巴的弟子桑結大洞死后,其右眼被埋于該寺內,寺院因此而得名。建葉寺建于11世紀,位于山南市瓊結縣境內。建葉寺面積2720平方米,由佛堂、經堂、僧舍、伙房等組成。建葉寺始奉噶舉派,后改宗格魯派,F香火旺盛,珍藏的文物有銀碗、銀顱碗、凈-瓶等。建葉寺創建時分為三處:一處是講經和起居的地方,為寺廟最早建筑;二處是圓寂圍墻,后擴建時拆毀,改成方形圍封閉墻;三處是路口走廊。講經處與現在主廳相連,為格西扎巴創建。原高二層:上為臥室,下為佛事活動場所,后為伙房。第二層……[詳細] |
![]() | 哲古湖AA 哲古湖措美縣境內湖泊共38處。其中最大湖泊為哲古湖,約66平方公里,屬內流河,水源主要靠冰雪融化水為主。據歷史資料和民間傳說,該湖曾以“達瑪玉措”湖著稱于古代本教朝圣之地,并與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雅拉香布”山為西藏古代南方朝圣之地,有著神秘的色彩。湖水冬季晶瑩剔透,猶如一面明鏡鑲在草原上;春夏日節,湖水波光粼粼,與藍天相接;泛舟湖中,盡覽湖光山色,山清水秀的景致,令人心曠神怡;成群的野鴨、灰雁在湖中追逐嬉戲,水下魚群暢游;加之該湖所處哲古草原,總面積達300多萬畝,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可謂……[詳細] |
![]() | 阿扎村往東上坡30公里就可到達宗工布溶洞,此洞海拔4800米,因為在巖洞內有天然形成的佛和菩薩像十萬尊,故此巖洞也稱為“十萬佛像巖洞”。此圣地是蓮花生大師的密剎,山形酷似放倒的白海螺。洞口深35.3米。寬26.4米,高約30米。洞內流出湍急的泉水,未進洞就先給人以神秘的感覺。洞口處有一座小拉康,內供蓮花生塑像,面積約8平方米。 從洞口扶梯而上,是一個面積約60余平方米的平臺,平合到洞頂高約20米,在洞的頂部和左右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溶洞,成群的野鴿棲身其中。宗工布溶洞可分為四個巖洞,下部巖洞分為東西……[詳細] |
![]() | 加里王府宮殿位于縣城南側的高臺地北緣,建筑群所在地屬下江鄉,海拔3880米。宮殿現存建筑遺存根據其始建年代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建筑——舊宮“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宮“甘丹拉孜”(亦稱拉加里頗章)晚期建筑——夏官一、舊宮“扎西群宗”該建筑位于新宮甘丹拉孜西側約180米處,位置稍低于新宮,占地范圍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7000平方米。宮殿由石砌圍墻環繞,現僅存東、南墻體及西墻殘段。西墻殘長16米,殘高5——8米;東墻基本完整,走向有轉折,其內墻尚存一段,內、外墻分別長40、70米;南……[詳細] |
![]() |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區之錯那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扎同鄉扎同村北隅。寺廟建在洛曲岸的高階地,海拔3700米。扎同寺,全稱“扎西通麥寺”,始建于1489年,創寺人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傳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袞欽·白瑪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達-、曲杰拉瓦-、晉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屬主巴噶舉派寺廟。歷史上較為獨立,與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鄉西南)有一定聯系,這種關系保持到1959年。原有僧侶80~120人。1951年(-鐵馬年)大地震使寺廟受到一……[詳細] |
![]() | 日烏德欽寺日烏德欽寺,在山南地區瓊結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北的青瓦達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烏德欽寺,創建于14世紀第一世0時期,后經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時期擴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廟堂殿宇、又有僧舍宮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魯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轄溪卡3個:耶隆哈隆康、強瑪、伸剎;轄寺廟3座:若康、娘角和東根等。日烏德欽寺由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創建(亦說為多吉茨甸巴創建)?皻J·尼赤增巴白桑出生在后藏“拉堆”地方,曾是第一世班禪克珠格雷貝桑(1385~1438)的弟子,因熟讀……[詳細] |
![]() | 唐波且寺唐波且,藏文資料中常以索那唐波且相稱,意為大壩頭燒制木炭之地。此寺位于山南地區瓊結縣下林鄉所在地,西距鄉達村約一公里。座西朝東,背瀕瓊結季節河(亦叫香波河),前為阿布山。長期以來,由于河水的沖積,這里形成了一個較為寬闊的臺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條件,使這里的佛教活動興盛發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記載。唐波且寺創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創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據《黃琉璃》記載,此人生于后藏,幼年出家。出家以后,拜盧梅·楚臣喜饒為師。期間,刻苦學習,在盧梅……[詳細] |
![]() | 山南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1965年遷于澤當鎮現址,1966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陵園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是西藏烈士陵園中規模最大,資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1989年8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自治區宣傳部命名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12月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2010年4月28日被中紀委授予“第一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榮譽稱號。陵園由烈士事跡瞻仰區、風景觀賞區……[詳細] |
![]() | 色切寺色切寺,在山南地區隆子縣境仙,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龍坪村南側,距縣城5公里。寺廟建在一高臺地上,南臨陡坎,每拔3850米。色切寺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是隆子地區格魯派六大著名寺廟之一,由查烏寺統轄,F有僧侶十余人。色切寺面積為30000平方米(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原建筑多為廢墟,僅存杜康大殿。色切寺歷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到“后弘期”時由強珍·多杰堅贊-重建,信奉寧瑪派;至第九世0-隆我多嘉措(1805~……[詳細] |
![]() | 雅魯藏布江從沃卡東面的切那山口,繞過海拔6000米的沃德貢杰山,就到達了海拔4000米的高山牧場、每到夏季臨萬木復蘇的時候,牧場就象一匹巨大的錦緞、那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就尤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它上面。由于海拔高,這里的氣候變幻莫測,時而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時而烏云蔽日,雨雪交加。在牧場的盡西南就是努布角,到了努布角就象是到了地邊,雅魯藏布江從西向東把這里深深地切割開來,要再往前行就必須下一個坡度在60度左右的陡坡,一直到海拔3500米的江邊。在努布角居住的只有五六戶牧民、他們過著無拘無……[詳細] |
![]() | 洛扎卡久寺全稱“吉祥隱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洛扎縣拉康鎮背后名為“佳普晉”的云霧繚繞的山巔上,距縣城75公里,海拔4019米?ň盟率巧徎ㄉ髱熚宕箅[修圣地之一,主供佛為朗開寧布,隸屬寧瑪派,是歷代努氏朗開寧布-學習佛教經典、研修藏傳佛教密宗教義、潛心修行的祖寺?ň盟伦2007年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ň盟滤闹苋荷接粲羰[蔥,原始森林植被豐富,遠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樓閣。置身于卡久寺,四周忽而云霧升騰、云海涌波,忽而又云開霧散晴空方里,漫步其間就如同神仙漫步……[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