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紅河州旅游

紅河州旅游景區

元陽哈尼梯田
   元陽縣地處哀牢山南部,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這一景觀構成了千奇百態變幻莫測的天地藝術大交響樂,成為舉世矚目的梯田奇觀。位于云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詳細]
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滇段)始建于1903年,1910年建成通車,是中國第三條鐵路,也是中國和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鐵路工程之一。就是在今天,仍然堪稱中國鐵路乃至世界鐵路發展史中最珍貴的活文物、活標本和活化石。滇越鐵路的軌距為1米,比現在國內通行的準軌窄43.5厘米,故又稱為“米軌”,是中國現存最長的一條“米軌”。全長854公里,其中滇段465公里(又稱為昆河鐵路),越南段389公里,但滇段工程遠比越段要復雜得多,所付出的代價更是修筑越段所無法比擬的。在長僅465公里的線段上,就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詳細]
阿廬古洞
   被譽為“云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里,位于瀘西縣嘆公里處。又名瀘源洞,阿廬古洞是一組奇特壯觀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與石林景觀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廬古洞則在地下,它是亞洲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穴之一!鞍]古洞”為彝語,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時云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景區由瀘源洞、玉柱洞、玉筍河組成,全長3000余米。洞景古、奇、險、絕,洞內的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簾、石瀑、石花千姿百態,幾乎具備了地質巖溶學所定義的所有景觀,且各具形象,諸如彩霞迎賓、古……[詳細]
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團山民居位于建水縣西莊鎮團山村,距縣城13公里,是建水的歷史文化資源景點之一。團山張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1390~1406)由江西僥州府鄱陽縣貿易入滇,定居團山,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家族。清光緒年間,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門,到個舊開發礦業,掙得錢財,便回鄉建蓋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輝耀門庭,F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有15處。古建筑7處,包括寨門3座、寺廟3座、宗祠1座?傉嫉孛娣e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整個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樣,占地不等,規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詳細]
湖泉生態園
   湖泉生態園湖泉生態園占地面積達2000畝,是彌勒縣城市建設和旅游總規中“一廊、一區、三帶、三園”結構中的第一園,總體規劃共有7個水面、5個景區。7個水面水域面積達1300余畝,蓄水200余萬立方米,生態覆蓋面積達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氣濕度、提高城市綠化率、提升城市空氣質量外,還形成了近似天然環境,供人們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這也是近年來彌勒基礎設施建設向生態環保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彌勒人自己打造出來的一件的佳作。整個園區湖光山色,綠草茵茵,樹木成林,景色宜人,園區內人來車往,特別是“銀沙灘”……[詳細]
建水朱家花園
   建水朱家花園景區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未光緒年間朱氏族人耗時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歷史私家毫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間,天井42個。其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置,為當地“三間六耳三間廳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并列聯排,又變通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體,主體建筑分為內宅院、宗祠、后花園。宅院內宗祠、繡縷、商鋪、水榭、花廳、池塘、竹林一應俱全;院落縱橫有道,房舍鱗次櫛比,廳堂布局巧妙,空間景觀層次豐富;門窗枋板、……[詳細]
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可邑小鎮)
   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城北方,距彌勒縣城21千米,距石林風景區40千米,轄區面積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奇峰異石林立,樹木繁密,山巒疊嶂,森林覆蓋率達80%?梢卮宀粌H是阿細跳月發源地,還是阿細創業史詩《阿細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細跳月、阿細祭火、阿細斗牛、阿細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動項目,古老純樸的阿細婚俗、民風民俗和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梢孛袼孜幕鷳B村,意為吉……[詳細]
建水文廟
   始建于元代,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云南建水文廟,以廟為學,是開啟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學功能的禮儀性建筑。其祭孔儀式分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歷史場面與地方特色結合起來。內有一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相互對稱,矗立于蒼松翠柏之中。廟內有一個橢圓形大池塘,名叫“學!。正殿先師廟,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約萬斤,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兩根有鏤空雕刻的巨龍盤繞。屋頂全鋪五光十色的琉璃瓦。正殿大門的22扇屏門上,雕有近百種飛禽走獸,工藝極精……[詳細]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紅河哈尼梯田是紅河南岸哀牢山脈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氣候,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開墾的上百萬畝農業生態奇觀,它既是人文景觀,也是自然景觀,是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巧妙結合的典范。紅河哈尼梯田歷史悠久,僅文字史料記載就有13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明代大農學家徐光啟將其列為中國農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紅河哈尼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金平等縣,具有令世人震撼的歷史、科學、美學和實用價值。以耕作梯田著稱……[詳細]
建水燕子洞
   建水燕子洞位于建水縣以東20余公里的瀘江河谷中。洞分兩層:上洞巨大,開口處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內部為廳狀溶洞,洞內簇立石筍、石柱、鐘乳石等。洞內原有一座三層樓閣,樓間一樹穿堂而過,稱為一箭穿三樓,后遭破壞;下洞高十余丈,洞頂密集鐘乳石,滬江流入洞內的暗河段長七八公里。洞內光線陰暗,有眾多燕子棲息,故名燕子洞。洞外多桃李樹,春季群花競開,為巖洞增色。夏季入洞清涼爽適;隆冬則暖氣充溢,亦為燕子洞一大特色。滬江流出建水壩后,進入石灰巖山地中,河水時隱時現,形成眾多的地下溶洞、暗河與地表河相互交替的現象……[詳細]
開遠南洞
   南洞風景區位于城南郊10公里處,是開遠古八景之首,有“龍游南洞”之說,明朝始被發現!栋⒚灾葜尽つ享嫌斡洝份d:“洞口藤如蒼虬巨蟒,橫亙其門”;“丹巖翠壑,色色可人,鳥音魚泳,塵慮盡消”。明朝蜀人狀元楊升庵曾游此地,陶醉于眼前景色,親筆題“南洞”二字。1574年,云南巡撫鄒應龍游后,更名“通靈”,留有《南洞口號》、《通靈記》詩文。南洞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大小不一的8個溶洞組成,其中4個相連相通,以“桃源洞”和“通靈洞”最負盛名。至2008年,只向游人開放桃源洞。南洞集山、水、石、洞、林木為一……[詳細]
紅河州博物館
   紅河州博物館坐落在蒙自市天馬路65號紅河州行政中心紅河廣場西側,于2003年12月建成,館址占地面積326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121平方米,有文物藏品8089余件,是紅河州唯一一所綜合性地方博物館,2005年10月8日開館,2009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走近紅河州博物館,別具一格的中西結合建筑十分顯目,取材于紅河少數民族轉山和圈舞習俗靈感的錐形體造型上,裝飾著豐富多彩的民族圖案和紋飾,而風格各異的窗口造型則來自于少數民族對日月水火的崇拜。漫長的歲月中,紅河先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不朽的文明,在……[詳細]
個舊錫文化創意產業園
   “紅河·個舊錫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個舊悠久的錫文化為背景,以文化創意為切入點,以錫工藝為主導,融入發展個舊青花工藝瓷、銀工藝品和青銅器工藝品制作,并整合紅河州民族文化及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資源。園區籌建以來,一直堅持和傳承錫文化,在推動地區產業發展的同時,完整地保留了“斑錫技藝”這一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園規劃面積達115畝,園區內共包括三大文化體驗區域:商品購物廣場、文化交流中心和生產加工區。目前,園區現已建設完成800平方米的錫工藝品生產車間,近2000平方米的現代鋼玻結構文化匯展中心,以及……[詳細]
蔓耗綠水河熱帶雨林
   出個舊市區,穿過個冷公路遂道,至紅河邊上的冷敦,一路觀賞著紅河兩岸的綺麗風光,再往南行駛50余公里,便到達了迷人的蔓耗綠水河熱帶雨林。蔓耗綠水河熱帶雨林位于個舊市最南端的蔓耗鎮綠水河發電廠區域內,南與國家一類口岸—河口相連;北距個舊市區90公里;東北面與蒙自縣相連;東南毗連屏邊縣;西邊以紅河為界與金平縣隔河相望,具有“一片森林連接四縣一市”的獨特區位。紅河谷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極為復雜的地質地貌和土壤類型,構造了豐富的地理環境和生物環境,孕育了具有紅河特點的熱帶雨林。蔓耗綠水河熱帶雨林位于東經1……[詳細]
尼格藍色溫泉
   個舊市賈沙鄉是一片山區地帶,由于森林覆蓋完整,這里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是個舊城市生活的主要水資源地區,而且溫泉資源也極為豐富。尼格藍色溫泉屬白云山景區,是個舊市對地熱資源最早利用的一個溫泉,距個舊市區69公里,座落在崇山峻嶺之中,海拔883米,景區占地102畝,兩條終年不涸的龍岔河和綠沙河繞著溫泉緩緩流過。尼格藍色溫泉又稱個舊市工人療養院,是深藏在大山中的一處療養勝地,2006年4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這里掛牌,將尼格藍色溫泉定為“全國勞動模范定點療休養基地”,這在全國各級工會開辦的127家療養院……[詳細]
彌勒白龍洞風景名勝區
   彌勒白龍洞風景名勝區位于云南省彌勒縣境內西南虹溪鎮,白龍洞距彌勒縣城28公里,白龍洞風景區1993年公布為云南省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評定為國家AA級旅景區。隨著彌勒縣旅游業的發展,憑著白龍洞獨天特厚的自然資源和白龍洞人堅持不解的努力,一步步的在打造國家AAAA級景區。白龍洞喀斯特地貌發育精美,屬峽谷型疊層溶洞。它是云南溶洞中鐘乳石最多,最精美的溶洞之一,很多鐘乳石的形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洞內鐘乳石類型幾乎包括世界各類洞穴近30種類的沉積無特征,發育于距今2.25億年的三疊……[詳細]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陳列室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廣大地區相繼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被迫南遷。同年10月,三校合并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由于局勢持續惡化,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箲饎倮,西南聯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分別遷回北京、天津復校。西南聯大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保存教育與文化命脈,以其卓越的貢獻而成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學,創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培養了眾多英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八位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詳細]
鄭營村
   鄭營村石屏鄭營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西邊10公里的寶秀鎮赤瑞湖畔,山青水秀。鄭營村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塊“璞玉渾金”,這里的古建筑、宗祠、學校及地理環境、自然景觀十分壯美。1999年1月19日,云南省紅河州石屏鄭營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成為赤瑞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石屏鄭營在明洪武年間原名普勝村,系傣族聚居的村子。明初,明軍后裔由云南紅河州蒙自進入普勝村,傣族-遷往元江及西雙版納。鄭姓漢族遂將普勝村改名為鄭家營。鄭營村西邊為小寨,東邊為大河溝,系彝族聚居的……[詳細]
東仰風情園
   東仰風情園位于綠春縣城東部,風情園由入口區、廣場中心區、廣場舞臺區、餐飲區、祭祀區、購物區、停車區、哈尼族博物館8個部分組成,其中哈尼族博物館是東仰風情園的核心部分,博物館始建于2006年5月,于2008年11月國際哈尼/阿卡學術討論會期間正式對外開發。2011年1月30日經云南省文物局批復成立綠春縣博物館,并于2月3日進行了正式掛牌,開館至今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萬余人。博物館共有6500平方米(含館前風情園廣場、綠春六個世居民族的圖騰柱),共投入1200余萬元,全館建筑面積達3456平方米,展廳……[詳細]
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
   撒瑪壩梯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壩,不知梯田大!边@不是文學夸張,更不是信口-,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實。漢文史對哈尼梯田的記載已遲至明代,據1934年編的《五土司冊籍》記載;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頭人吳蚌頗率眾劈山開田,眾推為長,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為當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許世襲,明清連續開山造田。這就是國史記載的千百年來哈尼梯田文化極其輝煌而又珍貴的一筆。撒瑪壩梯田最充分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集中展示了梯田文化的核心,是中國梯田文化的明珠和杰出代表,是農耕文……[詳細]
石屏煥文公園
   煥文公園位于石屏縣城以東兩公里處,總面積633畝,是異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石屏歷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地。煥文公園的各個景區采用石屏縣清代古典建筑風格建造,沿南北軸線布局了煥文勝景,名邦文獻,大魁天下三大景觀,結構嚴謹,氣勢恢宏。 煥文公園距石屏縣城不過兩公里,建在異龍湖畔。早些年,這里不叫煥文公園,而叫冒合山。說是山,其實并不高,但在不大的石屏壩子中,冒合山還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山上那高大雄偉的煥文塔,給人以挺拔向上之感。 煥文塔據石屏史料記載,清乾隆三十八……[詳細]
全部紅河州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