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濮陽市旅游

濮陽市旅游景區

戚城文物景區
   濮陽是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占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戚城遺址是濮陽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戚城文物景區總占地面積760畝,自1991年3月起,歷時5年建成,其中有紀念景點5處,文物及遺址展示3處。戚城又稱“孔悝城”,是春秋時衛國的重要城邑。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衛國……[詳細]
濮陽中原綠色莊園
   中原綠色莊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三八綠色優質工程,河南省十大旅游熱點景區。景區位于濮陽城區西部,總面積72.46公頃,是一處集生態保護、觀賞游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林業公園。作為濮陽最大的旅游景區,中原綠色莊園以清新、質樸、野趣的田園風格,成為濮陽市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中原綠色莊園突出“綠色”精品園林景觀,栽植花木40余萬株,植草坪30萬平方米,開挖水面5萬多平方米,并采用自然風景式造園手法,規劃了百果園、百花園、水杉銀杏園、梅園、竹園、玉蘭園、丁香園等十多個專類植物園。中原綠色莊園處……[詳細]
中原綠色莊園
   中原綠色莊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三八綠色優質工程,河南省十大旅游熱點景區。景區位于濮陽城區西部,總面積72.46公頃,是一處集生態保護、觀賞游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林業公園。作為濮陽最大的旅游景區,中原綠色莊園以清新、質樸、野趣的田園風格,成為濮陽市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中原綠色莊園突出“綠色”精品園林景觀,栽植花木40余萬株,植草坪30萬平方米,開挖水面5萬多平方米,并采用自然風景式造園手法,規劃了百果園、百花園、水杉銀杏園、梅園、竹園、玉蘭園、丁香園等十多個專類植物園。中原綠色莊園處……[詳細]
戚城遺址
   戚城遺址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的濮陽市,它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時期衛國的重要城邑遺址,年代為公元前11世紀~前476年。戚城遺址又名“孔悝城”,根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各國諸侯曾在這里進行了7次會盟。古城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6萬平方米。夯土城垣周長1520米,殘高最高處約8米,最厚處約17米,F存城門的門址仍可辨認。城外還保存有夯土高臺及蒯聵臺、仲由墓等見諸史籍的遺跡。漢代以后該城逐漸廢棄。戚城遺址的發現,對于研究周代衛國及其與鄰近諸侯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國家文物局)地址:濮陽市華龍區京開大道……[詳細]
張揮公園
   張揮公園坐落在濮陽縣東關老虎臺地,金堤以北,南環路以南。張揮公園以張揮墓和碑為中心向東、向西200米,規劃占地面積600畝。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5畝,于1998年3月開工建設。揮公墓為圓型,直徑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頂高5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內設8根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兩道圈梁,土球頂栽植了草坪。墓周圍修筑寬為8米的環型路,路外圍采用毛石漿砌擋土墻,路面用青石板鋪設,并設花池,栽植樹木花卉。墓南20米為小廣場,面積400平方米,廣場南端有一寬8米、高12步青條石鋪成的石階。揮公碑在揮公墓地……[詳細]
濮陽毛樓生態旅游區
   介紹: 毛樓生態旅游區是在黃河流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托地理優勢,精心改造的自然景觀。目前已建成黃河奇觀、大河觀瀾、月下聽濤、沙灘消夏、秋水觀鯉等八大景觀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順利通過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驗收,被譽為中國第一黃河生態旅游區。河南濮陽……[詳細]
濮陽世錦園鮮花基地
   介紹:是一座以高科技現代化農業為主的農業觀光游覽區。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行動示范基地。世錦園座落在濮陽市龍華區王助鄉,占地258.5畝,建有2公頃智能化自控玻璃溫室、20棟標準普通溫室、1棟日光溫室、50畝優質葡萄水果園和2000的高標準組培中心。公司以花卉生產為主導產業,并從事花卉流通業務,承接園林綠化工程,對外開展技術培訓。景區主要由智能化玻璃溫室生產區、標準日光溫室、植物克隆中心、科普長廊、葡香園、珍奇植物觀光區六大景觀組成。其中珍奇植物……[詳細]
單拐革命舊址
   單拐革命舊址位于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遷駐清豐縣單拐。1945年3月鄧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到達冀魯豫邊區,同時也進駐單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及-等同志先后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并在這里建……[詳細]
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于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筑。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圣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圣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筑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陽臺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詳細]
濮陽黃河水利風景區
   濮陽黃河水利風景區位于黃河下游,距濮陽約45公里。景區建設把優美的景觀和深厚的黃河文化相結合,以綠水、綠草為骨架,著意渲染田園風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度假等多功能一體的水利風景區。 被水利部正式批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是黃河系統第六個國家水利風景區。整個景區以渠村分洪閘這一宏偉工程為依托,南臨滔滔的黃河、東臨雄偉蜿蜒的水上長城----濮陽青莊險工,兩側連接雄偉的黃河大堤,前后有四、五個大型水面,渾然一體,自然天成,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整個景區按寓意分為工程雄姿、龍……[詳細]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清豐縣東南單拐村內。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軍區機關及鄧小平帶領的北方局,先后進駐這里。領導八路軍和冀魯豫軍民英勇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1943年11月,為了加強冀魯豫與冀南兩區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魯豫分局(平原分局),領導冀南、冀魯豫兩個區黨委。1944年5月11日,冀魯豫和冀南兩區合并,兩個區黨委機關撤銷,各地委(12個)直接由分局領導。合并后的冀魯豫軍區,宋任窮任司令員,黃敬兼政治委員,王宏坤、楊勇任副司令員,-任副政治委……[詳細]
顏村鋪革命舊址
   顏村鋪革命舊址位于范縣東北六公里顏村鋪東側,北臨金堤,與山東莘縣櫻桃園鎮接壤,南臨濮臺公路,西臨新范公路。有完整的磚木結構房屋九間。占地831平方米,室內附屬文物保存完好。范縣是革命老區,是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之一,在抗戰開始時期,這里開展了游擊戰爭。一九四零年初,國民黨掀起-高潮,駐扎在清豐,濮陽一帶的國民黨三十九集團軍加緊-活動,嚴重摧殘了我抗日組織。一九四零年三月初,由楊勇同志所率領的獨立旅和其他七個支隊對濮陽、清豐一帶的敵人進行了-,指揮部駐扎在范縣顏村鋪一個四和院內(今舊址)經過六天的……[詳細]
清豐亭
   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處,于1987年新建,亭內置“隋張清豐孝子祠”,后塑張清豐石像。四周栽種花木,鋪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處所。自古以來,以人名命名的清豐縣,世代流傳著張清豐孝敬父母的故事。隋朝時,當地有個叫張清豐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聞名鄉里,開皇年間,被舉為孝廉。相傳,張清豐幼年時家境貧寒,難以從師,但他聰明好學,總是在塾學(學校)窗下偷0習,懂得了行孝道理,長大以后他以開店賣燒餅為營生,盡管生活清苦,但他對父母極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無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爐……[詳細]
馬莊古文化遺址
   馬莊遺址 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在濮陽經過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三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其中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具有文化面貌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遺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遺址為代表,后者以馬莊遺址為代表。龍山文化的絕對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這一時期,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社會結構也經歷了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轉折,并最終迎來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馬莊遺址位于濮陽市華龍區西南部約5公里。地表為一大土丘,高出周圍農……[詳細]
名泉溫泉度假村
   名泉溫泉度假村由河北省霸州市順達天然氣集團公司投資5600余萬按四星級度假村標準興建,是集室內外溫泉、特色餐飲、文化客房、休閑洗浴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村。它坐落于富有傳說故事的河南鳳凰之城—濮城,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毗鄰有著名的黃河旅游風景區,距離濮陽市區僅需3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環境宜人。度假村內餐廳主要經營豫菜、本地菜系。兩個功能齊全的宴會大廳,一樓大廳為自助餐區,二樓大廳為散點區,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充分滿足大型宴會與個人消費。同時配有兩間多功能會議室,是您……[詳細]
南樂牌坊
   被譽為冀魯豫邊區二絕的“大名好城墻,南樂好牌坊”,名不虛傳。大名城墻姑且不論,南樂牌坊實為豫北一大奇秀。南樂牌坊究竟有多少,史無詳載,據現有資料所知,南樂縣除名宦坊外,尚有孝行坊三,二在五樓村,一在縣城南街;貞節坊十四,五在城內,余在大屯、孫黑、五花營、近德固、古寧甫、吳村、千口、小翟、千佛村。另有閨烈流芳坊在城南關,春秋高坊在平邑,群坊遍及縣境。南樂縣城有坊三十,計東街七,南街十四,南關二,西街一,北街三,十字街一,文廟前二。立坊多者,工部尚書李從心五,魏家五,董俊二,瑞澄二,余者聶聰、石鼎、……[詳細]
清豐普照寺
   普照寺原名圓明寺,位于清豐縣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為普照寺,建有大殿、禪房,元末為兵燹所毀。明洪武年間進行復修,并建天王殿、水陸殿等二百余間。1933年年改為中山公園,辟建戲樓、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園內建筑慘遭日寇破壞。1949年,中共清豐縣委遷于此處辦公,現僅存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面積248.92平方米,單層廡殿式,綠彩琉璃脊頂。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內為縱四橫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鑄有……[詳細]
南樂文廟
   南樂文廟即孔子廟。俗稱“黌學”(學堂),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稱孔廟為“文宣王廟”,元明以后簡稱“文廟”! ∥膹R位于南樂縣城東南隅“一簣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樂縣主薄葉伯瑾始建,當時規模不大。永樂五年(1407年)知縣吳文質、正統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繼擴建學基,使之形成一規模寵大的建筑群,東南兩邊至城墻腳下,西至大道,北至凈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寢殿、戟門、欞星門、月新齋、時習齋。嗣后比試弘治、嘉靖、隆慶、萬歷年間都做過增修擴建,增添了東西兩廡,……[詳細]
敕修河道功完之碑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黃河于新鄉八柳村決口,洪水直沖張秋鎮(今屬山東陽谷縣),沙灣(今濮陽市臺前縣八里廟村南)一帶,運河河道被毀,南北漕運大動脈幾乎中斷,朝廷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工部尚書石璞等治理沙灣河道,工程均失敗。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明代宗又任命徐有貞為都察院僉都御史,治理沙灣河道。徐有貞到沙灣后,對地形水勢進行了詳細查勘。最后集思廣益,開創性地提出了置水門、開支河、浚河道的治河三策。該方案得到朝廷批準后立即開始實施。徐有貞這次治河,采取了疏、塞、浚并舉的辦……[詳細]
濮上園旅游度假區
   濮上園旅游度假區位于濮陽市城區西部,始建于1999年,總面積5935畝,核心景區面積3801畝。其中,綠地面積4296畝,占總面積的82%;水域面積966畝,占13%。景區生態自然,層次豐滿,山湖兼勝,水天一色,是中原地區最大的人工園林。度假區分為中原綠色莊園和濮上園兩大景區。中原綠色莊園以精品園林、演藝文化、大型游樂設施為主題,濮上園以生態度假、溫泉鹽浴、會展培訓為特色。度假區融多種旅游功能于一體,被譽為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龍都大地。濮上園以雷澤湖、西秀湖、東靈湖、鴨知……[詳細]
全部濮陽市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