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澳門 > 圣安多尼堂區旅游

圣安多尼堂區旅游景區

大三巴牌坊
   看點游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義。位于大三巴斜港,右邊鄰近大炮臺和澳門博物館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是圣保祿教堂前壁的遺跡!叭汀笔恰笆ケ5摗钡淖g音,又因教堂前壁遺跡貌若中國傳統的牌坊,所以稱大三巴牌坊。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當年的圣保羅教堂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與東方建筑的風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僅大三巴牌坊……[詳細]
澳門博物館
   導游參觀博物館后,游人可順道游覽大炮臺,俯瞰澳門城市的旖旎風光。  介紹澳門博物館位于大炮臺上,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揭幕。興建澳門博物館旨在保存數個世紀東、西方文化在澳門交匯,并和諧共存的多種面貌:傳統、風俗和文化等。博物館的藏品蘊藏豐富的歷史意義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通過展品向參觀者展現,在過去數百年當中居住在澳門的不同民族和平共處的生活狀況和歷史面貌。 澳門博物館共分三層∶一樓澳門地區文明的原始,介紹澳門地區的起源、歐維士于1513年到達珠江三角洲前中國和葡萄牙各……[詳細]
基督教墳場
   基督教墳場位于澳門西北部,圣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安葬了如著名畫家錢納利、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墳場內有一羅馬風格小教堂,二戰后墳場轉交圣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浇虊瀳鲇捎鴸|印度公司于1821年建立,以解決當時新教徒在天主教占特權地位的澳門城缺乏長眠之所的問題。墳場葬了來自英國、美國、荷蘭、丹麥、瑞典和德國的國民。除了上述的名人外,尚有:臺約爾牧師(Rev.Samuel Dyer,開創中文“拼合活字”(divisible type)印刷術,基督教傳……[詳細]
澳門大熊貓館
   澳門大熊貓館位于澳門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建筑占地約3000平方米,整個建筑利用現有的地形結合建筑的特性進行設計,依山而建,呈扇形的分佈。大熊貓館的外觀造型設計以仿自然為主,活動場的圍墻以仿山石包裹,營造一個自然山水環繞的大熊貓的活動場地。館內設有兩個面積各約33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區和一個面積約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以供大熊貓活動之用。而為了大熊貓的生活需要,館內還設有大熊貓的后勤中心,包括獸舍、竹子清洗區、竹子儲存庫、飼料準備室、飼料儲存庫、監控區和醫療室等。室內活動場地上覆蓋的半透明膜,……[詳細]
典當業展示館
   典當業展示館是位于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396號與庇山耶街59號交界的展示館,原為從事典當業的德成按(Casa De Penhores Tak Seng On)。典當業展示館為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博物館,是文化會館的一部分。其房產屬私人物業,管理則由澳門文化局負責!暗鲁砂础笔敲駠辏1917年)開設的一間當鋪,原是澳門富商高可寧的物業,是澳門現存結構較為完整的當鋪建筑。為保存澳門的歷史文化,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對“德成按”進行了維修整理,并設立典當業展示館。展示館于2003年3月21日揭幕,是本澳……[詳細]
十六浦邁克爾·杰克遜珍品廊
   十六浦邁克爾•杰克遜珍品廊位于澳門內港巴素打爾古街十六浦索菲特酒店2樓。它是亞洲第一個、全球第二個以邁克爾•杰克遜為主題的永久展覽場所。十六浦邁克爾•杰克遜珍品廊的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場館可在一小時內容納約200人。珍品廊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時光隧道、主要展覽區、Billie Jean布景以及十六浦禮品廊。其中,時光隧道以“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為門廊,以邁克爾•杰克遜由杰克遜五人組(The Jackson 5)作為第一……[詳細]
澳門消防博物館
   澳門消防博物館位于澳門連勝馬路2-6號消防局指揮大樓,于1999年12月11日由澳門消防局局長江世生主持開幕,為一所以陸上消防為題材的博物館。消防局指揮大樓樓高兩層,由澳門設計師陳焜培設計,為一座具有南歐建筑風格的建筑物。而消防博物館位于消防局指揮大樓的大堂,面積約350平方米,館藏七百多件展品,分布于主展覽廳及內展覽廳兩個展區之內。澳門消防博物館主展覽廳展有兩部1950年代在英國制造的消防車、兩臺分別于1884年及1908年在中國制造的手搖水泵、一臺于1877年在英國制造的手搖水泵,也展有澳門……[詳細]
澳門白鴿巢前地
   澳門白鴿巢公園占地廣闊,園內小山環疊,古木參天,遍植花草,鳥鳴不絕于耳。即使盛夏時節,處身其間,仍是宛如游清涼世界。由于相傳葡國著名詩人賈梅士(LuisdeCamoes)曾在這里隱居,并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葡人在公園中的石洞中豎立了賈梅士銅像,又稱此公園為賈梅士公園。這位生于四百多年前的賈梅士的銅像,是一八六六年由葡人馬葵士鑄造的。公園地上還有10幅以《葡國魂》史詩為題材的葡式石砌圖。廣場設有噴水池及大型藝術雕塑“擁抱”。白鴿巢公園偶然會舉行露天音樂會,還有一年一度的圣安多尼圣像巡游。白鴿巢……[詳細]
大三巴哪吒廟
   大三巴哪吒廟位于大三巴牌坊后右側,創建于1888年,改建于1901年,廟內供奉哪里吒,為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大三巴哪吒廟常被視為澳門中西文化和恰相處之象征,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大三巴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墻一側,建筑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建筑,但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建筑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米,四面墻體均以青磚筑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并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米,檐口高3米多,整體主要以灰色……[詳細]
澳門戀愛巷
   澳門戀愛巷,是情侶們最合適談天說地的地方,感受歐美的風情。大三巴牌坊(RuinsofSt.Paul),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而戀愛巷就在它的附近,為此,這里也有大量的游客經過這里,這里成為旅游景點之一。戀愛巷位于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全長約50米,街道兩邊散落著葡萄牙風格的建筑,顏色亮麗和諧,非常有格調。因為浪漫詩意的名字,許多情侶來到這里與路牌合影、拍攝婚紗照,電影《伊麗莎白》也曾在這里取景。步入戀愛巷,感覺周圍都安靜下來,那些旅行團的喧囂都不見了蹤影,仿佛置身于另一個過度。它有百年……[詳細]
大炮臺
   介 紹  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的大炮臺又名圣保羅炮臺、中央炮臺、大三巴炮。建于1617 至 1626 年間,屬圣保祿學院和圣保祿教堂的一部分。大炮臺上的古炮在 1622 年抵御荷蘭人的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炮臺曾是總督官邸。1835 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大炮臺上的所有建筑和圣保祿學院,圣保祿教堂被燒得只剩下前壁,即今日的大三巴牌坊! 〈笈谂_上有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園,綠草如茵,古木參天,古炮雄距于旁。本地市民和游客經常前往,從這兒可眺望澳門的全景,還可以看見圣保祿教堂的遺跡! 〈笈谂_上原有一座……[詳細]
“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
   “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是位于澳門特別行政區草堆街的小型博物館,由澳門本土較具規模的太平電器公司所設立。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于2002年12月4日開放,將留聲機面世與音響設備的發展公諸同好。博物館的第一層以電力音響設備為主,0則是收藏古老的手動音響設備。古董展品是從世界各地搜集回來,部分古董還可以在沒有任何電源和光源的情況下,以手動方式運作。二百多件的展品,包括有:第一代滾筒式留聲機、世界第一部卡式錄音機、膠木78轉唱片、座臺式手搖風琴、手搖式音樂盒、手搖式電話、真空管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二次大戰……[詳細]
澳門沙梨頭更館
   打更是我國古代夜間的一種報時工作,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盜的作用,但隨著城市的現代化,該行業逐漸消失!吧忱骖^更館”是本澳碩果僅存的更館建筑,也是昔日澳門街區更練活動的見證。為活化“沙梨頭更館”,文化局相繼進行了建筑測繪、結構性修復工程、外立面修復等工作,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更館原有建筑格局,重現室內擋土大石、墻身壁畫等獨特元素,并委托學者對澳門更館與更練制度進行了歷史研究,以此作為確定“沙梨頭更館”展示主題和空間規劃方案的依據。修復后的“沙梨頭更館”展示空間劃分為“澳門的更館”及“更練形……[詳細]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位于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后面,一直是澳門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在1990年到1995年的時候,政府對圣保祿大教堂的地點進行的一連串的維修,并在創辦人范禮安神父的墓地上建了這座博物館和墓室,供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層,外部的建筑及墻壁非常的漂亮。內有豐富的收藏,如特殊裝飾品、油畫及圣物等等,這些代表性的展出物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充分展現出澳門的天主教文物及16世紀到19世紀的天主教藝術品。其中《圣味基圣像》及《日本長崎的殉道圣人》和四幅詮釋圣方濟各一生的作品等,都是……[詳細]
澳門舊城墻遺址
   介紹澳葡當局曾多次在澳門建筑城墻,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之前。1604年,由于中國政府不許他們私筑城墻,所以都先后被當時明朝政府拆毀。至1617年,澳葡-賄賂中國官吏,使他們不加干涉,再次筑起城墻。雖然1625年在明政府-強力干涉下,曾拆毀北部城墻。但葡人仍不顧明政府反對,繼續筑墻,F存的舊城墻遺址正是當時所建之部分。舊城墻位于圣保祿教堂遺址左側,鄰近哪里吒廟,為夯土建成的墻體,夯土主要是用泥沙,細石,稻草再摻合蠔殼粉逐層壓實而成,F存墻體長18.5米,高5.6米,寬1.08米,墻身開有一磚券洞……[詳細]
圣安多尼堂
   介紹圣安多尼舊堂的現址建于1558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教堂的歷史間略載于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別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難以忘懷,以后每年的9月22日這一天被澳門人稱作“天災節”,市民扛著圣安多尼像上街-,以示紀念。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于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毀,亦再次被修葺,但外墻及鐘樓的工程卻于一九四……[詳細]
三街會館
   三街會館又稱“關帝廟”,建于1750年,所在地原為昔日澳門之繁榮市區“榮寧坊”,故其門前之社壇現仍刻有榮寧社字樣,且有聯云“榮居康樂境,寧享太平年”。廟宇規模較小,藏身在市區巍峨的建筑物之中,見證著澳門居民的生活變遷。廟內供奉關帝,塑像雕刻精巧。會館初設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在華人社會中有重要地位,三街所指是營地大街、關前街和草堆街,此三街為澳門古老的商業中心,所有華人商賈全都集中在此經營貿易。1912年,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三街會館始失去作用。后因館中設有關帝神殿及財帛星君殿,祀者日眾,商業活……[詳細]
白鴿巢公園
   介紹白鴿巢公園之得名甚有淵源。十八世紀中,此處原為葡籍富商馬葵士之寓。此人喜養白鴿,達數百只之多,翱翔天際,景甚壯觀;樓閣詹宇,遠觀若巢,逐得此名。由于相傳葡國著名詩人賈梅士(LuisdeCamoes)曾在這里隱居,并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葡人在公園中的石洞中豎立了賈梅士銅像,又稱此公園為賈梅士公園。這位生于四百多年前的賈梅士的銅像,是一八六六年由葡人馬葵士鑄造的。白鴿巢公園占地廣闊,園內小山環疊,古木參天,遍植花草,鳥鳴不絕于耳。即使盛夏時節,處身其間,仍是宛如游清涼世界。白鴿巢公園旁有一座……[詳細]
馬禮遜教堂
   馬禮遜教堂位於東方基金會新會址相連之永久墓園內。這座基督教禮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重修。教堂的窗門為拱形設計,別具匠心,教堂門前亮有別致的小圓燈,周遭環境清幽脫俗。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內,只置有十張長椅,教堂頂部保持著年代久遠的屋梁、屋椽與兩把長吊扇,別致有趣。馬禮遜教堂的建造是為了澳門少數的基督教徒而設,墓園中安放了五十個英國及美國人的墓碑,而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門的國際商務及海軍駐澳門的日子。這座細小的教堂以石建成,又被稱<馬禮遜小禮拜堂>,教堂的興建是為了紀念曾將圣……[詳細]
澳門佳景樂園
   澳門佳景樂園位于白鴿巢前地附近,是本地一個較有特色的游樂場所,里面設有溜冰場及保齡球場,是不少市民假日的好去處,當然也是親子玩樂的一個必到之處。佳景溜冰場是澳門首個及唯一一個真雪溜冰場,占地面積達一萬一千平方呎,設有專業制冰及冰面平整設備。佳景內除了溜冰,還有保齡球。保齡球場占地二萬八千平方呎,按國際標準建造,場內設有15條美國奔馳域保齡球道,其中4條球道附設防跣溝裝置,兩側會升起欄桿,防止保齡球滾入溝槽,讓初學者易于上手。景區地址:澳門圣安多尼堂區白鴿巢麗豪花園地下乘車線路:在澳門乘8A、17……[詳細]
全部圣安多尼堂區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