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介紹海拔428米的太平山頂俗稱扯旗山,是香港島之巔,也是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的最佳地點,這里是游覽香港的第一焦點。山頂白天和入夜的山頂風景各有不同,不論你是不是個浪漫的人,也一定要安排到太平山賞夜景,太平山賞夜景最佳地點在凌云閣的摩天臺、纜車總站旁的獅子亭。入夜的香港會讓你念念不忘。這里是在香港行程里必游的旅游熱點。此外,山頂凌宵展廊,“動感電影院”等。游覽指南搭太平山的山頂纜車是登頂賞夜景最好的方法,在中環花園道山下纜車總站乘纜車。山頂有凌霄閣,設計外形呈十分獨特的碗形,并提供多釆多姿的觀光、娛……[詳細] |
![]() |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最高法院大樓,由立法局于1898年2月28日決議興建,大樓由英聯邦采辦處的顧問建筑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Ingress Bell)所設計。大樓于1900年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奠基,由于缺乏石匠與合適的花崗巖,工程延至1912年才得以完成。大樓曾經先后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機關,在香港日占時期曾被日本軍征用為憲兵總部。隨著香港立法會在2011年10月遷往位于添馬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大樓已經移交予司法機構更改成為香港終審法院,預計于2015年年中……[詳細] |
![]() | 中銀大廈是中國銀行(香港)的總部,位于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于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熊谷組總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伙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大廈落成時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為香港第四高的建筑物,僅次于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全球排名則位居第25位(截至2013年1月)。中銀大廈設計者為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其亦曾設計法國盧浮宮的金字塔入口等著名建筑。中銀大廈的建筑籌備由1982年開始,當時香港政府便以11億元港幣,將位于香港……[詳細] |
![]()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English: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港大博物館) 座落于90號般含道香港大學東閘入口旁, 由馮平山樓(現屬一級歷史建筑)及徐展堂樓組成,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博物館,創立于一九五三年,最先稱“馮平山博物館”,所占的建筑物原屬一九三二年啟用的“馮平山中文圖書館”,兩者均以建筑物的捐建人來命名。至一九九四年,博物館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一九九六年,博物館增加了新翼,位于徐展堂……[詳細] |
![]() | 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于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由著名美籍建筑師César Pelli及香港建筑師嚴迅奇合作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F為恒基兆業集團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所在地。國際金融中心主要分為國際金融中心一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和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三大部分。其中,國際金融中心一期樓高210米,屬于辦公室大廈,是國際金融中心首個完成的部份,完工于1998年,共地上38層,地下4層,樓面面積7萬2850平方米。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樓高415.8……[詳細] |
![]() | 圣安多尼堂(英語:St. Anthonys Church)是一所位于香港薄扶林薄扶林道的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建立于1953年6月13日,由白英奇主教為新堂祝圣。圣堂面向馬路的大門及大閘現在都沒有使用,教友慣常出入的門口設在圣安多尼學校內。圣堂入口放置著慈幼會會祖圣鮑思高(John Bosco 1813-1888)的塑像,他親切地將左手搭在圣多明我沙維豪(Dominic Savio 1842-1857)肩膊上,他們都是慈幼會特別恭敬的圣人。圣堂外露天的一角設有露德圣母洞,種有花草,是……[詳細] |
![]() | 介紹 富有小資情調的蘭桂坊是香港名氣最大、富有特色的酒吧區。蘭桂坊位于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南側! ≌麄蘭桂坊區域已開設了超過50間酒吧食肆類消費場所,店名和裝飾十分西化,洋溢特有異國情調,被譽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區。酒吧一直保留著歐洲酒吧和夜總會的風格。英語是蘭桂坊的社交語言。但隨著內地游客日益增多,一些酒吧服務員也開始說普通話! √m桂坊最熱鬧的是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蘭桂坊節、食品節等等,蘭桂坊都要舉行街道嘉年華會! ⊥饧瞬簧,以白領居多,是蘭桂坊的最大特色! ∶刻煜挛5時到8時是……[詳細] |
![]() | 介紹 荷李活道,有時亦稱作荷里活道,位于香港中環至上環。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是香港開埠后興建的第一條街道。游客主要都是來購買中國古董為主,其中有不少都是珍貴文物, 荷李活道東端連接著蘭桂坊,舊中區警署(前香港警察總部)也位于此街,在舊中區警署側中央廣場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訪港時到此消遣。連接中環與半山區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荷李活道。 在上環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摩羅上街和樂古道,則是著名的古董和懷舊物品集中地! ∠嚓P知識: “荷李活道”的名……[詳細] |
![]() | 皇后像廣場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于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筑。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后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于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屎笙駨V場有別于一般的休憩公園,它并沒有足球場、游泳池、游樂園等設施,但在廣場內則設有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犧牲人士之和平紀念碑,其間還設有設有噴水池、涼亭及園林綠化設施;而附近更擁有不少著名建筑物及景點,當中包括立法局大樓、香港匯豐銀行大廈、香港前最高法院……[詳細] |
![]() | 石板街的正式名稱為“砵典乍街”,是香港的一條街道,位于香港島中環。街道連接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于頗為陡直,故用石塊鋪蓋路面,并設計成一塊凹下一塊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兩旁瀉走,因此人們習慣叫它做“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將此街命名為砵典乍街以紀念第一任香港總督砵甸乍。石板街已被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筑。石板街是香港著名的懷舊老街,歷史悠久的地面由一塊塊大石板砌成,《花樣年華》、《色戒》、《龍鳳斗》、《無間道》等諸多知名電影的取……[詳細] |
![]() |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是往來香港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扶梯系統全長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系統由中環街市為起點,沿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交加街、羅便臣道,終點為干德道。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0分鐘。港片《重慶森林》中,飾演……[詳細] |
![]() | 摩羅街位于香港上環,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和摩羅下街。摩羅街亦被稱貓街,因為這里有很多經營古董買賣的商店,也有不少“雜架攤”,據說有店鋪出售一些俗稱為“老鼠貨”的賊贓,外國人形容那些購買老鼠貨的人,像貓兒一樣,所以稱為“貓街”。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摩羅”(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因此此街便被稱為摩羅街。至于英文名,亦同樣與印度人有關!癓ascar”源出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原指士兵、護衛,其后已被引申為亞洲各地,……[詳細] |
![]() | 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以前稱占領街,位于香港上環,為香港最古老的街道。水坑口街南接地勢較高的荷李活道,正北壤文咸東街,西北連皇后大道西,東南連皇后大道中。香港開埠初期,該街道是使用譯名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即占領街。當1841年1月25日,英國的義律與清朝的琦善訂定《穿鼻草約》,海軍軍官卑路乍率領英軍乘軍艦登陸香港,英國海軍測量人員早已測定香港西面有一片突出的高地,既平坦又臨海,可用作軍旅扎營,于是命令工兵開辟從海旁到這片高地的道路,叫作水坑口(……[詳細] |
![]() | 看點 1、最大特色是除了有全東南亞最大、具備雙氣候控制的溫室、展出2000多種罕見植物外,還養有一百多種野鳥,其中包括一些瀕臨滅絕的種群! 2、是欣賞前總督府的上佳地點。 介紹 于1864年開放,是全港規模最大的植物和鳥類公園。因曾短暫辟作總督府,故俗稱兵頭花園,占地535公頃。園內動植物品類繁多,始建于19世紀! @分兩部分:大花園飼養禽類動物,共有鳥雀近千只,分屬280個品目,以瀕臨絕種者為主;新花園則飼養食肉、哺乳類動物,有美洲虎、紅頰黑猿、金毛獅猴、赤喉松鼠、豪豬、黑拂和婆羅洲猩……[詳細] |
![]() | 凌霄閣(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筑,位于香港島太平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道128號。它座落于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景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致,是香港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3年發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凌霄閣由英國建筑師特里·法拉爾(Terry Farrell)設計。樓高7層,總面積達10,400平方米(112,00……[詳細] |
![]() | 圣約翰座堂是香港圣公會香港島教區的主教座堂,座落于香港中區花園道4-8號。該座堂于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圣,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筑物,地權上是香港唯一不動產。圣約翰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于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歌德式建筑物之一;至于副堂則于1920年代落成,而辦公樓則是1950年間加建的。圣約翰座堂在香港日治時期曾經為日本軍隊總部,現在該教堂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跡,是受保護的歷史文物,亦是一別具特色的游客景點。為了避免因冷氣的水氣造成白蟻侵蝕,破壞古物古……[詳細] |
![]() | 介紹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TussaudsHongKong),簡稱“香港蠟像館”,位于香港太平山頂凌霄閣,是專門展覽名人蠟像的博物館。杜莎夫人蠟像館總館位于英國倫敦,香港分館于2000年開幕,展出約100尊國際、中國及香港名人的蠟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籃球明星姚明、足球明星碧咸、香港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著名藝人陳慧琳、劉德華等,以及已故藝人鄧麗君、張國榮等。游覽提示:1、內成龍,姚明,貝克漢姆,李小龍等的蠟像都有蠟像館的工作人員提供照相,之后可以憑單據去出口處的服務臺選取自……[詳細] |
![]() | 遮打花園位于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Sir Paul Chater)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遮打花園原址前身是香港木球會,有“打波地”之稱,于1851年興建,設有木球會會所及木球場。1980年中環站啟用后,原址改建為公園,即今日的遮打花園,并分數階段開放使用,目前在花園內豎有一塊牌匾以紀念其歷史。遮打花園內另有一塊基石,位于木球會會所看臺附近……[詳細] |
![]() | 都爹利街雖然只是一條位于高樓大廈中的小巷,但是在小巷的盡頭卻隱藏著兩樣有過百年歷史的古跡──石階及煤氣街燈。連接都爹利街與雪廠街的石階以花崗石筑成,約建于是1875至1889年期間。都爹利街石階于1979年被列為法定古跡。石階兩端欄桿的石柱上安裝了四座古老煤氣路燈,是香港僅存的煤氣路燈。煤氣路燈的安裝年份未能確定,但Suggs&Co于1922年的目錄冊有這幾支燈的記錄,這四盞煤氣路燈屬雙燈泡羅車士打款式,是Suggs&Co出產,煤氣路燈高度特短。此外據煤氣公司記載,煤氣燈于1948年2月重開。其……[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