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介紹: 位于突尼斯中部偏東地區,北距首都155公里,現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公元670年興建,公元800-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凱魯萬自此名聲大噪,成為伊斯蘭四大圣地之一。城內街巷曲折、店鋪林立,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處陵寢,數十座蓄水池和穹頂室內市場。著名建筑有凱魯萬大清真寺、“三大門”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7次即等于去麥加朝覲。 凱魯萬 突尼斯東北部城市。位于阿特拉斯山脈東南坡的沖積平原上,東北距蘇塞48公里。人口7.2萬(1984)。公元6……[詳細] |
![]() | 杰姆的圓形競技場歷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羅馬帝國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輝煌建筑。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并將它描述為“世界美妙絕倫的斗獸場”和“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志和象征”。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羅馬統治突尼斯近600年,同時將歐洲文明帶到了突尼斯。羅馬人修建的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遍布各地,至今遺跡猶在。其中有位列世界三大斗獸場之一的埃爾•杰姆斗獸場。多少個世紀以來,突尼斯的杰姆的圓形競技場以其雄偉壯麗、氣勢恢弘、布局科學、構造……[詳細] |
![]() | 凱魯萬城內寺廟星羅棋布,因此凱魯萬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譽,但最負盛名的是位于城東北隅的奧克巴清真寺,又稱為“大清真寺”。它不僅是北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與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齊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站在十幾公里之外,就可遙見大清真寺高聳的尖塔,它已成為凱魯萬的特殊標志。奧克巴清真寺由伍麥葉王朝駐易弗里基葉總督奧克巴•本•納菲于670~675年間在興建凱魯萬城時同時興建,并以其名字命名。整座寺院建筑風格獨特,設計布局精妙。環繞大院四周的連拱柱廊、排排石……[詳細] |
![]() | 蘇塞(Sousse)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哈馬邁特灣,被譽為“地中海的花園港”。蘇塞始建于公元前9世紀,有中世紀以來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筑、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筑風格多樣。蘇塞博物館藏有突尼斯民族藝術瑰寶——鑲嵌畫,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蘇塞是突尼斯東部與地中海相鄰的橄欖樹種植區薩赫勒的首府,以其手工藝、節慶活動和熱情好客而聞名。在突尼斯炎熱的夏季,載歌載舞的場面在蘇塞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游客從突尼斯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地蜂涌而至,來欣賞八月節期間的各種節奏、色彩和游戲。色彩艷麗……[詳細] |
![]() | 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園位于納布勒省,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古迦太基遺跡,這些遺跡只在公元前2世紀時受到過部分破壞。古迦太基城及墓地的房屋建筑遵循了與發達的城鎮建筑規化相一致的標準。在遺跡周圍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布局,許多房屋圍墻還在,經?梢钥吹缴厦娴牟噬ね。還有一些寺院立柱保留下來,一座小門廳里發現了一些鑲嵌磚,側石、門前臺階、門檻、帶普通鑲嵌磚的地板隨處可見?脊殴ぷ髡咭琅f在科克瓦尼忙碌,不過現在最有價值的部分大概已經發掘完了。盡管缺少突尼斯其他城市那種壯觀的大型建筑──沒有超過5英尺……[詳細] |
![]() | 歇比卡綠洲也被稱之為“雪碧加綠洲”,坐落于突尼斯托澤爾省的一座山腳下,是一片引人入勝的山脈綠洲,也是世界上最受親睞的山脈綠洲。歇比卡綠洲背對亞特拉斯山脈,面對吉哈薩鹽湖及撒哈拉沙漠,幾個世紀以來,綠洲的居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靜雅而安逸的歇比卡綠洲簡直就是一個稀有的沙漠收藏品,一抹綠色映入眼簾,時刻震撼我們的神經。它躺在綿延的山脈里,是荒山野嶺里的奇境,小鎮上的建筑由粘土打造而成,不幸的是被無情的洪水摧毀,目前成為一座被廢棄之城,但是依然有兜售紀念品的游商。小鎮的隱士修道堂和墓地保存了下來,白……[詳細] |
![]() | 克爾肯那群島(The Kerkennah Islands)是由12個小島組成,面積50多公里,距離斯法克斯(Sfax)20公里(12英里),乘渡輪1小時就可以抵達。離大陸最近的島嶼是加赫比島(Gharbi)和美里塔島(Melita);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歇爾歸島(Chergui)和大克爾肯那島(Kerkennah),整個群島都被茂密的棕櫚樹所覆蓋。祥和與安寧的環境是克爾肯那群島最吸引人的地方,群島擁有清涼的海風,柔軟的白細沙以及完美的潛水環境。在12個島嶼中只有兩個島嶼有居民居住,使這里顯得更……[詳細] |
![]() | 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古城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羅馬史詩《伊利亞特》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女王逃離了泰爾王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遠處,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于公元前8世紀的迦太基。 迦太基人精于航海。迦太基古城近來發現了兩個迦太基時期的軍港,其中的一個有大船塢,能容納200多艘船只。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于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爾薩山最南部為……[詳細] |
![]() | 從12-16世紀,突尼斯處于阿爾摩哈維斯(Almohaves)和哈斯底斯(Hafsides)王朝的統治之下,當時突尼斯被看作是伊斯蘭世界最偉大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700多個紀念性建筑,包括宮殿、清真寺、陵墓和噴泉,這些都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在城市環路內,占地270英畝的突尼斯麥地那由曲折交錯的街區、拱狀通道、胡同和死巷組成,其城市結構的和諧統一令人矚目。白色房屋形成了該突尼斯的城市景觀。借鑒不同風格而建的重要建筑和單一風格的建筑和諧地構成一個整體。突尼斯對東馬格里布地區的建筑和裝飾藝術產生了重大……[詳細] |
![]() | 莫納斯提爾省位于突尼斯中東部,地中海哈馬馬特灣南岸。省會莫納斯提爾市距突尼斯首都160公里,蘇塞以東24公里處。這里是突尼斯前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的出生地及安葬地,城內有布爾吉巴在位時為自己家族所建陵墓,此外,還建有莫納斯提爾哈比卜•布爾吉巴國際機場以紀念他。莫納斯提爾是突尼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46家旅館,1.9萬張床位。有國際機場,海濱建有規模較大的國際游艇停泊港。莫納斯提爾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有國家元首的夏季官邸。公園8世紀,阿拉伯人在此建造了馬格里布第一座伊斯蘭城堡,……[詳細] |
![]() | 蘇塞考古博物館位于卡斯巴,是突尼斯第二大馬賽克鑲嵌畫收藏地,僅次于突尼斯城的吧哈多博物館。該博物館始建于1976年,主要收藏公元二、三世紀羅馬基督教時期的鑲嵌畫。蘇塞考古博物館還藏有花瓶、面具、雕塑及完整出土的墓穴等大量藏品。最具特色的是長期定居于此的鑲嵌工藝師將為您現場展示這一細致的工藝。蘇塞考古博物館里的鑲嵌畫大多是從蘇塞或蘇塞附近的古羅馬城市、斗獸場等遺址中發掘出來的。鑲嵌畫的內容涉及田園生活、愛情故事、神話傳說等。畫中人物、花草、鳥獸等形態逼真,色彩調和、明亮,堪為藝術珍品。其中還有一幅……[詳細] |
![]() | 介紹: 突尼斯城位于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灣,人口約120萬,是座美麗而氣候宜人的海濱城市。突尼斯是一座阿拉伯建筑同現代建筑藝術相融合的城市。舊城麥地那還保持著古色古香的阿拉伯東方色彩。舊城墻雖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門保存尚好,其中有新舊城相接的海門,以及舊城與郊區相連的蘇卡門等。 市中心繁華熱鬧的街道是布爾吉巴大街,兩旁綠樹濃蔭,書亭、花攤點綴其間。大街東頭是共和國廣場,這里矗立著布爾吉巴總統的銅像。西頭為獨立廣場,有突尼斯古代名歷史學家卡爾敦的銅像。市中心迤東不遠是火車站和海港,往北有市內風景區……[詳細] |
![]() | 沙格鎮坐落在一處高地上,俯瞰肥沃的平原。在羅馬合并努米底亞之前,沙格鎮是強盛的利西亞-迦太基人國家的首都。在羅馬和拜占庭統治時期沙格繁盛起來,隨后在伊斯蘭統治時期逐步衰落。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該處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處在帝國邊緣上的羅馬小鎮的風貌。Dougga/Thugga 必去理由:最具歷史感的羅馬小鎮 景點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突尼斯[Tunisia] 景點所在省、州:巴杰省 [Béja Governorate] 景點所在城市:巴杰 [Beja ]……[詳細] |
![]() | 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位于馬特爾平原地區,比塞大西南約25公里,馬特爾以北15公里,突尼斯比塞大行政區北部,地中海海岸西南約30公里處,有公路直通公園入口。公園占地面積為12600公頃。湖水面積隨季節而變,最少時10775公頃,雨季最大時達到12600公頃。海拔高度介于1.5米到511米(湖底到山頂)之間。伊其克烏爾湖和沼澤是成百上千種候鳥,如鴨子、鵝、鸛、火烈鳥等遷徙移居的中轉站,它們在這里覓食筑巢;伊其克烏爾湖還是最后一個延伸至整個北非的湖泊。公園是遷徙水禽的主要冬季棲息地之一:數以十萬計的鴨、……[詳細] |
![]() | 巴爾多國家博物館位于突尼斯首都西北郊,于1882年破土動工,1888年建成,為世界上僅次于開羅的收藏鑲嵌畫最豐富的博物館,非洲第二大博物館。館內有40多個大廳和長廊,展出的上萬件展品都是從全國各地近百個古跡處搜集來的,其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期,其中,珍藏的突尼斯各個歷史時期絢麗多彩的鑲嵌畫最為聞名。鑲嵌畫首創于伊拉克兩河流域,以燒上、粘土塊、卵石、貝殼為材料,人們稱它是“洗不掉的壁畫”、“踩不爛的地毯”。這種永久性的圖畫由腓尼基人帶到北非,裝飾于迦太基的宮殿、神廟、浴池的墻壁和地面上。后來,迦太……[詳細] |
![]() | 景點介紹 素有藝術家天堂的西迪布賽,坐落于地中海濱的岬角上,距離突尼斯只有20 公里,是突尼西亞境內最美麗的地中海村落。從停車場往上走,街道兩旁是一些販賣雕刻銅盤、磁器、布偶、皮件,以及紀念品的商店,並有幾處露天咖啡座,休閒氣氛非常濃厚。 此地的居民許多是為了躲避西班牙的宗教-,而從伊比利半島渡過地中海遷居此地,所以此地的房子,融合了安達魯西亞與阿拉伯的建築風格,每間漆上白墻的屋子都有座耀眼的藍窗,精雕細琢的圓頂拱門還以黑色圓釘扣出特別的圖案,美得令人心醉,每一處巷弄都是一種驚豔,漫步在這裡的……[詳細] |
![]() | 景點介紹 迦太基雖被摧毀,但是羅馬人看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因此羅馬人就在原地重建,做為北非行省的首府。重建的迦太基城後來毀于汪達爾人之手,如今留下的遺跡以建于西元2世紀的安東尼浴場(AntonineBaths)最為有名。 安東尼大浴場出自羅馬皇帝哈德良及安東尼皮爾斯兩位皇帝之手,約建于西元前 2 世紀,它是北非最大,也是世界第叁大的羅馬浴場。 建于風光明媚的地中海邊的安東尼浴場,占地3.5公頃,地上建築共有2層,地下層供輸水和排水系統之用。當時浴場所需的水,來自數十公里遠的山區─乍觀(Zag……[詳細] |
![]() | 景點介紹 突尼斯西南方的杜加,位于海拔600公尺的山上,可俯瞰一片金黃色的麥田,居高臨下,具備極佳的戰略位置。由名字與建造的位置,可看出杜加與一般建在平原的典型羅馬城市不同,因此可知杜加在西元2世紀羅馬人抵達之前,便已經存在。事實上,有關杜加的記載早在西元前4世紀就有了,西元前2世紀,這裡是馬西尼薩(Massinisa)的基地,他曾幫羅馬對抗迦太基。 從入口處的右方,可以看見一座半圓型的劇場遺跡,舞臺後方猶殘存一些作為佈景的石柱,表面已有些斑駁,但依然軒昂地矗立天際,默默地見證歷史的推演……[詳細] |
![]() | 景點介紹 位于突尼斯市郊的巴杜博物館,由昔日皇宮改建而成,是世界上著名的考古學博物館,其中最主要的收藏品,是來自全國各地出土的精美的馬賽克(mosaics)作品,這是當時統治突尼西亞的羅馬人的藝術傑作。 巴杜博物館所收藏的馬賽克作品,創作年代大約在西元前2世紀到西7世紀之間,內容則包括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故事和神祇、家庭生活、耕作和慶典,而這些作品也驗證了農產豐富的突尼西亞是“羅馬帝國的穀倉”。在滿墻和滿地的馬賽克作品中,以一幅約西元3世紀的作品“詩人與謬司”最為精緻珍貴,堪稱鎮館之寶。 這……[詳細] |
![]() | 景點介紹 另一處迦太基遺址,則是德非祭壇(Tophet),位于港口的南方,祭祀女神坦尼特(Tanit)以及貿易之神貝爾(Baal)。只見雜草叢生的庭院裡,橫七豎八地立著一些石碑,上面所刻鏤的圖像,有的已不易辨識,有的則可看出小孩的形狀,難道這些是孩童的墓碑?沒錯,這個祭壇的奉獻祭品,就是1個月至6歲的孩童。 據說,當時認為將家中第一個小孩獻給神,是一種榮耀,祭師就在石砌的祭臺上將嬰孩殺死,在此同時會有樂隊在旁演奏,目的在掩飾小孩的哭聲。隨後,將童屍放入坑內焚燒至第二天,再將骨灰放入甕中埋入土裡,……[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