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AAAA ![]()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坐落于太行老區、八路軍的故鄉——山西省武鄉縣城,1988年建成對外開放,直屬山西省文物局,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史實(簡稱八路軍紀念館)的大型革命紀念館,也是集教育、科研、收藏、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旅游景區。到紀念館交通便利,距太(原)長(治)高速公路武鄉出口1公里、太(原)焦(作)鐵路途經武鄉縣城,二○八國道、沁溫紅色旅游公路與周邊景區相連。年接待觀眾80多萬人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習-、劉延東、-、-、-以及楊尚……[詳細] |
![]() | 太行龍洞AAAA 地處武鄉東部山區的石泉村,距縣城50千米。該洞形成于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這里峰巒疊嶂,林草茂盛。雖然地處北方,但卻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征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景色齊全,觀賞價值和考察價值當屬華北之首。目前發現四層,已考察過三層,總長314米。一層、二層有三個大廳,洞長約90米,高約30米;三層洞長224米,分兩廳兩洞,廳高25——30米,洞高3——4.5米。溶洞內大廳宏廣,氣溫宜人,空氣清新,各種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一層洞粗大的碳酸鈣晶體石柱直徑約2.5米,全國罕見……[詳細] |
![]() | 仙堂山AAAA 仙堂山在襄垣縣城北25公里處的強計鄉境內,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該山原名“九龍山”,主峰海拔1700米。仙堂寺為仙堂山主要古建筑之一,寺依山勢而建,寺址內外五泉涌出,故又名“五龍寺”,F為三進院落,中軸線由低向高,層層向上,從溝底登162級天梯到達山門,兩側設鐘鼓二樓。前院東設關圣殿(關公赤面美髯,關平、周倉持刀侍奉),西為樂樓。前院拾級而上進入中院寺門。中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五踩斗拱,單檐歇山頂,現辟為法顯紀念館。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五間。由兩側拾級而上到后院,中為三佛殿,面闊三間,進深兩……[詳細] |
![]() | 太行水鄉風景區AAAA ![]() 太行水鄉位于平順縣城東北的濁漳河畔,全長53公里。這里絕壁千仞,懸瀑飛瀉,鬼斧神工,天造地設,高峽平湖,濁浪滔天,集黃土高原的陽剛之氣與江南水鄉的陰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巍巍太行山之靈氣隨著滔滔濁漳河水的蜿蜒東去而漸漸顯現了出來.沿著壩旁的小路下行約200米,耳旁傳來巨雷般的轟鳴聲,再沿著泥濘的小路轉過一塊山石,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滔天的黃水在這里咆哮著跌入山谷,在谷中濺起陣陣的水霧,此情此景絕不輸于黃河的壺口瀑布。從天鵝湖東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峽之稱的太行三峽”景區,由于……[詳細] |
![]() | 通天峽風景區AAAA 通天峽風景區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里虹梯關鄉,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50公里,北與紅色旅游勝地八路軍文化園及太行水鄉等風景區相通,南臨林州市35公里,與石板巖風景區、林慮山風景區及著名的紅旗渠相連,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主峽谷長約26公里。高山平湖——通天湖古人講,山之韻在水。山西平順虹梯關通天峽因為有了水,從而具有了更多的嫵媚和嬌艷。北方水的大多樸素無姿,然而通天峽的水,讓人驚嘆,震撼!通天湖匯集了來自峽谷里的天然泉水,占地約2萬平方米,最深處達13米,湖水清涼純……[詳細] |
![]() | 太行山大峽谷AAAA ![]() ![]() 位于長治市壺關縣境內,全園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和紫團山為主線,串聯真澤宮、紫團洞、九龍洞、女妖洞、云蓋寺、崇云寺、萬佛寺、“貓路”險道、“天橋”奇觀等風景名勝,占地面積5848公頃。五指峰是五指峽的入口,形狀好像是伸出的五指,因此而得名。五指峰集雄、奇、險、幽、美于一體,古人曾如此描寫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開,亭亭玉立絕塵埃,驚濤忽漲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來。太行山大峽谷的山勢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有兩座造型奇特的山被當地人稱做紙(指)山,后面稍遠的好象一張薄薄的紙,前面的又象一根手指頭,所以都……[詳細] |
![]() | 八路軍文化園AAAA ![]() 八路軍文化園位于武鄉縣城內,整個景區由前廣場、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勝利大道、軍藝社、勝利壇、實景劇場、八路村等七部分組成。園內三場常態演出:實景劇“反掃蕩”,影視蒙太奇體驗劇“太行游擊隊”,軍民同慶“《歡慶勝利》大巡游”,通過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幽默詼諧的表現形式,喜慶熱鬧的民俗風情,生動再現了八路軍將士與當地老百姓軍民同心、共同抵制日寇的歷史場景。地址:長治市武鄉縣太行西街類型:文化旅游區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3-4小時電話:0355-6456666開放時間:9:00-18:00門票:八……[詳細] |
![]() | 黎城黃崖洞革命紀念地AAAA ![]() ![]() 這里是八路軍兵工廠舊址,也是“黃崖洞保衛戰”的戰場遺址。四周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于一體,是一處新開辟的旅游勝地,還開辟“當一天八路軍”等旅游項目。黃崖洞在黎城縣北東崖底鎮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下,占地約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主要生產步槍、手榴彈、馬尾彈、五零炮等,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三十六師團……[詳細] |
![]() | 天脊山省級地質公園AAAA “大佛真形勝,仙壇亦壯觀”,形態逼真的百米坐佛;落差高達346米的飛天瀑布;懸崖絕上的凌空棧道,這三處是景區的最大亮點。天脊山自然風景區位于太行山之顛的平順縣東南山麓,毗鄰河南桃花洞,占地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譽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綺麗壯闊的地形風貌以及完好的生態植被,被譽為上黨魅力城市長治后花園,景色賽江南。天脊山的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山勢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級絕壁分布。天脊山景區之中四季流水不斷,各種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間……[詳細] |
![]() | 北方水城水利風景區AAA ![]() 北方水城水利風景區是指山西沁縣利用本地自然風光,開發生態資源。北方水城就是這樣一個項目。2007年11月,沁縣開展了集民智、求突破、找優勢、謀發展大討論,通過征詢專家意見,制定出了建設北方水城·中國沁州發展戰略。整個工程為三期分步驟推進和實施:一期工程(2008~2010;二期工程(2011~2013);三期工程(2014~2016)一期工程(2008年~2010年),完善西湖改造和漳河河道治理工程,啟動瘦西湖、東湖和南湖工程,在縣城形成以西湖為中心的東湖、北海、瘦西湖、南湖四湖環繞;二期工程(……[詳細] |
![]() | 長子精衛湖水利風景區AAA ![]() ![]() 精衛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依托申村水庫而建,屬于水庫型水利風景區,面積4.1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87平方公里。申村水庫是海河流域濁漳河南源干流最上游的一座控制性水利樞紐,壩址以上至濁漳源頭約15公里,流傳千古的精衛填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該區域視野開闊,風景秀麗,環境優美,適宜開發為旅游度假區。開發后,景區將與長子境熨臺春曉、漳源瀉碧、紫岫晴云、慈林晚照等古八景以及新遷法興寺、發鴻山雄姿、億年木化石等新景,連同精衛填海、崔玨斷虎、神農嘉禾、堯子丹朱等傳統文化。說是濁漳,卻不……[詳細] |
![]() | 黑龍潭紫團山風景旅游區位于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黑龍潭—紫團山—真澤宮景區”范圍內,位于山西省壺關縣東南部,距長治市64公里,距山西省太原市250公里,距河南省鄭州市280公里,距河北省石家莊市300公里。黑龍潭,內有龍王廟,古為方圓百里的鄉民遭受旱災時,拜祈甘霖的神圣之地,所在峽谷窈窕峽長蜿蜒曲折,峽谷兩壁陡峭奇聳,峰巒疊嶂,奇石佳卉,目不暇接,已然開發的龍潭戲水,懸梯漫步,龍潭靈澤,凌空棧道,孤山巡游等景點貫穿其中,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疊沉懸。黑龍潭主要景觀有龍湖蕩舟……[詳細] |
![]() | 長治五鳳樓AA 南宋五鳳樓,位于長治縣東南的老雄山腳下,面對神山、背依仙嶺,山青水秀,環境清幽,建筑精美,雄偉壯觀。乃上黨地區的一大道教大觀,2006年6月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鳳樓,始建于宋代,明萬歷42年重建,明崇禎16年金粧神像,清乾隆38年再次補葺,1985年落架重修,整舊如舊。此觀座北朝南,一進三院,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亭、凌霄寶殿,寢宮,左右分別置鐘樓、鼓樓、文昌閣、三世佛殿、配殿、垛殿、廊房。正對山門的是一座樂樓。山門五鳳樓,巨型石柱高撐,木結構五重飛檐,歇山頂,巍巍浩蕩,無上至尊。尤為……[詳細] |
![]() | 靈空山AA 靈空山風景區位于沁源縣西北的五龍川鄉,北接綿山,西靠霍山,方圓數10里,屬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境內奇峰突兀,溝壑縱橫,密林蔽日,花草繁茂。中心地段三峰聳立,澗谷幽深,有名的圣壽寺座落在谷中臺地;據記載,宋代賜名的圣壽寺是創建于唐代的一座寺廟。唐懿宗第四太子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迷戀風光秀麗,削發為僧。其弟僖宗為兄大興土木,興建禪院。從此靈空山名揚方圓十數州。在南北山腰有居民小莊,田園蔥郁。這里環境秀美,氣候宜人,冬季溫和,夏天涼爽,是一處理想的旅游、避暑、療養勝地。靈空山風景區為AA級自然……[詳細] |
![]() | 始祖百草堂AA 始祖百草堂位于炎帝嘗百草處——長治市東部老頂山(原名百谷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內,距市中心5千米,海拔1150米,森林覆蓋率達80%,占地120畝,利用總面積500畝,屬山地公園。是國際第一家運用易學、數學、五行學、醫藥學、旅游學、園藝學、心理學、神秘學綜合設計的公園。主題是“神農醫藥文化與養生,”內分觀賞游覽區、尋根祭祖區、生活體驗區。建有九個花苑,劃有九個樹區,主要建筑有:神農大殿、議事堂、耒耜房、八卦五行運行圖、白沙帳、翠竹樓、地神閣、紫草園、黃龍堡、覓草亭、清風寨、石橋峪、太乙星亭、水母……[詳細] |
![]() |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于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形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東岸底文公土地廟位于襄垣縣北底鄉東岸底村東北。坐北朝南,東西長14.5 米,南北寬13.2 米,占地面積約為191 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正殿,兩側為東西耳殿、東西廂房。正殿石砌臺基,高1.5 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梁架為五檁前廊式構架,通……[詳細] |
![]() | 法興寺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涼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鄭惠王賜藏經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廣德寺”,唐大歷八年(773年)又造燃燈石塔一座,宋元豐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圓覺菩薩殿,并更名為“法興寺”,元、明、清又屢有修茸。寺院坐北向南,規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軸線上,分列著舍利塔、燃燈塔、圓覺殿和后殿。舍利塔,又稱“石殿”,通體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邊長8.8米,安拱形石板門,重檐樓閣式,塔檐疊出三層,內部構成四方……[詳細] |
![]() | 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老爺山革命戰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點:屯留縣上蓮鄉老爺山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發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余人。為上黨戰役的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于戰爭中,現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役”的一個重要標志。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役的主要戰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詳細] |
![]() | 長治老爺山風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役的主要戰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道觀之佳而聞名古今。老爺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縣城西北25千米處,為上蓮鄉屬地?缬诒本36.27度,東經113.46度之間,東依白晉鐵路和晉太公路,可直達并州;南瞰余吾古鎮,乃“三晉通衢”之變地;北與襄垣縣為鄰,雞犬之聲可聞;西偎崇山峻嶺,實屬風水寶地。本山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靈山,一名徐陵山,按數峰并峙曰“嵕”,三嵕即三峰所聚之意,故名“三嵕山”。因當地人對所有神靈蓋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