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應縣木塔AAAA ![]()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約70公里。它建在應縣城佛宮寺的山門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建于遼代清寧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顧名思義,木塔確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層直徑為30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檐。外觀是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塔內各層,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既堅固,又壯觀。據測,建筑該塔實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達3000噸左右。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長期經受……[詳細] |
![]() | 朔州崇福寺AAAA ![]() 崇福寺創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亦稱林衙院。遼統和年間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題額“崇福禪偉”,建筑壯麗,F存山門及觀音、彌陀、地藏、文殊諸佛殿,并有藏經閣、鐘鼓樓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藏經閣位居殿前,為他處所罕見。彌陀寺,是規模較大的金代建筑。殿內金代塑像壁畫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嶺象峰南麓,距市區約8公里,該寺創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初名“崇福院”,建筑規模較小,后遭廢圮。 概況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區……[詳細] |
![]() | 金沙灘旅游區AAAA 金沙灘在縣城南30公里處的黃花梁腳下,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也是傳說中楊繼業兵敗罹難的地方。如今金沙灘早已改變了昔日風沙彌漫的荒涼景象,縱橫交錯的防風林帶和碩果累累的經濟林,既給其披上常青綠裝,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金沙灘古戰場因楊繼業父子可歌可泣的抗遼壯舉而聞名于世,楊繼業父子作為一代忠烈古令傳誦,有關金沙灘古戰場和楊繼業父子抗遼的傳奇故事,當地民間更是有口皆碑 為紀念楊繼業父子英雄業績和他們浴血鏖戰的古戰場,這里相繼有冠以古戰場名字的金沙灘鎮政府,金沙灘林場、金沙灘火車站、金沙灘煤……[詳細] |
![]() | 右玉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AAAA 民謠“走西口”的西口就在這里。右玉縣西北、北方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自古為我國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關口和稅卡,這里在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占領。境內古城堡隨處可見,烽火臺沿山相望,自然景觀也十分壯麗,有塞上草原之稱,是休閑度假、跑馬騎射的最佳去處。右玉縣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被聯合國評為最佳宜居生態縣,有“中國古堡之鄉”和“中國魅力小城”的美譽,它是山西唯一用縣命名的國家級AAAA級景區、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旅游縣。西口就是著名的景點殺虎口,在晉蒙交接處,北倚古……[詳細] |
![]() | 平魯北固山AAA 鳳凰古城又名鳳凰城,距今已有530多年的歷史。相傳選址修筑城垣時,在北固山頂落下一只美麗的鳳凰,欲作蓄勢待飛之勢。人們視為吉祥之兆,故稱之為凰城。而平魯區北固山景區就位于這美麗的鳳凰城。 北固山海拔高度1596米,是當初修筑古城的軍事依托,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城由明朝中葉的衛所轉變為清代的縣治所在,北固山的作用也在不斷改變,成為明、清兩代傳統神道文化建筑的聚集區。為實現平魯區經濟的跨越轉型,從2008年開始,依托鳳凰古城,重點開發北固山景區,先后投資近0.6億元,目前景區占地占地面積2.43公頃……[詳細] |
![]() | 介紹:華嚴寺磚塔位于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2.5公里的清涼山。山分為南北兩峰,南峰海拔1467米,北峰海拔1500米。二峰之間山凹盆地上有華嚴寺遺址?贾畾堅珨啾诤筒糠謿埓嫱舶逋叩,當系遼代始創,清代重建。寺院座北朝南,全部范圍原有正殿、樂樓、東西廂房等。寺之西北有蹬道,通向山腳,為進入寺院的道路。寺前方靠右散存三件殘石雕像和塔址遺跡。正北山腰開鑿石窟,石窟背山面谷,依巖雕鑿?咔按u砌出前檐洞,外檐磚雕精致,明間上題曰“清涼寺”。石窟的開鑿年代史籍無載,從現存佛像考查,系遼金時期雕鑿?唛T洞上有……[詳細] |
![]() | 李林烈士陵園,前身為平魯縣烈士陵園,位于平魯區井坪鎮。1987年,該園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批準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至2004年先后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朔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先后被團省委、省教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命名為“全省青少年傳統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4月26日被全國僑聯授匾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2008年、201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山西省文明和諧景區”。20……[詳細] |
![]() | 魯溝村西距縣城23公里,北連大同20公里,交通便利。該村以打造生態旅游園區為抓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成如下景點。2014年被省農業廳、旅游局、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聯合授予“山西省最美旅游村”。 德孝苑 占地80畝,投資9000萬元。園內建有仿明清四合院、四層巖、人工湖、跨湖拱橋、水榭0,還有游船數艘供游人玩耍,巖下有涼風洞,花草叢生,綠地如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恍若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五爺廟 占地75畝,與五臺山一脈相承,廟內殿堂林立、香火旺盛,每年慕名前來的游客不計其數,以北京……[詳細] |
![]() | 西安堡古堡懷仁縣城東去15公里,海北頭鄉東北方有座古城遺址——西安堡!稇讶士h志》記載,該城原為驛站,建于明天順八年,為塞外驛地,嘉靖三十八年改大堡,遂廢。隆慶三年設操守防御;萬歷三十一年以磚包修建大墻約百余丈,墻體全部用每塊23.5斤重的大青磚包砌,高三丈,垛高六尺,池深一丈。南北276米,東西200米古堡東西226米,面積約6萬余平方米,小城也!內有南北四重門,為有名的甕城。開門設甕城。每門有兩塊門額刻石,每塊二尺見方,每塊雙鉤線刻有一個尺八大的字。北門為“金、湯”,南門為“鎖、鑰”(也說“……[詳細] |
![]() | 文殊塔建于懷仁縣城中心人民公園北端,是一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及景觀視覺中心點,毗鄰懷仁一中,象征著當地文化昌盛,有望文殊降臨賜福之意。由五臺山建筑工程公司承建,2011年5月開工,2012年10月竣工。文殊塔為一座仿遼八角十三層盔頂密檐式空心磚石塔,通高68.36米。塔建于1.8米高的八角形石砌平臺之上,平臺以上是高9.73米的兩層八角形基座,下層基座由浮雕十八羅漢及佛家講經的一些場景組成,東西兩面開設券門可入塔室;上層基座稍小,每面以短柱隔為七座壸門形的龕,龕內浮雕文殊坐像,各龕之間及轉角處均浮……[詳細] |
![]() | 殺虎口位于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個半圓形圍墻將殺虎口圍在里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歷代王朝都在此屯兵遣將,設置防守。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建土堡,萬歷二年用磚包筑堡墻,方圓二里,高三丈五尺,南門一座。萬歷四十三年又筑新堡一座,并于兩堡中間,門東西筑墻,將新舊兩堡合二為一,前后左右開門四座,周圍五百四十丈,計三里。新舊兩堡相依,……[詳細] |
![]() | 介紹: 馬邑漢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區四周20公里以內范圍。朔城區現址是秦漢馬邑城的一部分,地處雁門關外,為中原地區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經之路。南部通過陽方口、雁門關可達中原,北有臘河口、劉家口可達平城(今大同市),西南有大水口、北岔口直達黃河。歷史上胡人的南侵擄掠,漢人反擊圍剿,均以該地區作為重要的進攻和防守目標。尤其在漢代,這里是重要的關外軍事重鎮。那些守衛邊關的將士死后大都埋葬在這里,形成這一帶地區密集的漢代墓葬群! 該墓群由許多較為集中的墓葬群組成,以漢馬邑故城周圍5公里以內最為密集……[詳細] |
![]() | 平魯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園又稱南山公園,分為文昌塔區、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四季植物公園區。中部為文昌塔區,主要建筑有文昌塔、牌樓、山門、戲臺與看臺及附屬設施。西部為四季植物園,種植不同季節的植物、花卉。配有亭、廊、座椅等,由小道連接為一體。東部為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主要建有博物館、碑廊、仿漢亭等。文昌塔于2008年10月竣工,塔為平面正八邊形,塔體內高6層,外部高9檐,兼具樓閣式與密檐式塔的特征,塔下基座3層,塔基總高24.9米,塔身端立于方形……[詳細] |
![]() | 永寧寺是懷仁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懷仁縣城東南7.5公里的南小寨村,始建于元代,續建于明、清兩代。寺院坐北朝南,呈長方形狀,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坐北朝南,漸次展開,沿中軸而上,依次排列著樂樓、下佛殿、中佛殿、上佛殿,在樂樓和下佛殿之間配有鐘鼓樓。寺內各種建筑均為磚木結構,各佛殿有泥塑佛像60余尊,墻壁有壁畫。永寧寺是晉北一座結構嚴謹、設施齊全、布局完整、雄偉壯觀的佛教寺院![詳細] |
![]() | 永寧寺千佛舍利塔位于親和鄉南小寨村永寧寺西院,“萬佛寶殿”前邊十米處,是一座八角十三層26.8米高,直徑8.6米的鐵質石材混相結構佛塔。塔建在1.5米高的平臺上,占地220平方米,塔坐四邊鑲有白云石欄桿。雕刻優美精致,圖案自如花石。塔體坐中央,八面八角,南面是設門可入塔室。其它七面是腳踏蓮花,手持蓮花臺的阿彌陀佛接引像。這節一層全部是白云石建成。佛像頂是開展的經書,曰:經書飛悅,八面相同;再上一層是佛手相接,為:“八方連手必成功”;再上一層是門頂,是太陽系運轉圖,往東轉,1.觀音手持凈水瓶,2.……[詳細] |
![]() | 清涼山在山西省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里遠的地方,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有一寺名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臺山途中的第一道場。如果天氣晴好,很遠就能看得到。主峰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磚塔高約十多米,七檐八角,遼代所建,峰北山凹處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薩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須彌座上。主峰磚塔與峰北山凹處的石窟遙相呼應。據考證,石窟、佛雕和磚塔均建于遼、金時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里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郁郁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里的佛事活動提供……[詳細] |
![]() | 峙峪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舊石器地址:朔城區峙峪村附近遺址描述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駝山東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繞村而過,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環抱,東面是廣闊的桑干河平原。遺址就在峙峪河與小泉溝匯流處的一個孤立的島狀沙丘中。遺址面積南北長100米,東西寬15米。1963年調查發現并進行局部發掘。發現的遺物有:人類枕骨一塊,石制品15000多件,燒石和燒骨等多塊,裝飾品1件、各類動物牙齒5000余枚。該遺址以細小石制品為主要特征。時代屬晚更新世,經C14測定,距今為28945±1370……[詳細] |
![]() | 王憲武(王家屏之父)墓,位于山陰縣北周莊鎮北周莊村南1千米。墓地東西長30米,南北寬400米,分布面積1.2萬平方米。時代為明代。地面現存磚砌仿木結構建筑“綸褒堂”、“禮器庫”。綸褒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頂部為橫向拱券,前檐明間辟石質拱形門洞,門兩側各辟石質拱形窗一個,門洞上方石雕匾額一方,-“綸褒堂”檐下四周磚雕斗栱54朵由南向北內樹依次一字排列石碑5通,分別為明隆慶六年敕命碑、明萬歷七年敕命碑、明萬歷十年誥命碑、明萬歷十四年誥命碑、明泰昌六年贈誥碑。碑文記載王家屏官級從明隆慶六年的七品遞升至明……[詳細] |
![]() | 介紹: 古城城墻的確切建筑年代,史籍無載,據有關文獻佐證和現存建筑考究,始建于遼代,當時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磚,清代曾作過維修和補葺,F存城墻除外觀具有明代特點外,其主體規制和構造基本為遼代故物。古城城墻周長1652米,總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城墻總高8.3米,下寬5米,頂寬3.4米,外表全部磚砌,石條作基。最上沿矮墻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個城墻共施馬面16座(包括城門馬面),馬面緊貼墻體,雄偉穩健,其尺度大小不等。城墻東、南、西三面設城門,不置北門,原城門上有門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