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浯溪碑林AAAA ![]() 浯溪碑林位于永州祁陽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為我國罕見的露天詩海碑林。此地山水秀美,史載唐代中期的詩人元結非常喜愛這里,就在溪水之畔建廬而居,又建吾臺,并將該溪命名為“浯溪”,浯溪由此得名。元結在公元761年撰寫了《大唐中興頌》,后來大書法家顏真卿將元結的這篇文章書寫下來鐫刻在江邊崖石上后,從此浯溪名聞天下。以后又有宋人黃庭堅、清人何紹基、吳大徽等名家來此題名刻石,逐漸形成了碑林。碑林中還有清代越南使者途經此地留下的刻石四塊。浯溪潄玉這就是浯溪,古詩云“一灣流水玉飛聲”,故名“浯溪潄玉”。好一個“玉……[詳細] |
![]() | 九嶷山AAAA ![]()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寧遠縣城南60里,屬南嶺山脈之萌渚嶺,縱橫2000余里,南接羅浮,北連衡岳。素以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動人的傳說,馳名中外,令人神往!妒酚洝の宓郾炯o》:“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薄端涀ⅰ吩疲骸吧n梧之野,峰秀數邵之間,羅巖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本裴谏-得名于舜帝之南巡。這里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處,多為砂頁巖、花崗巖、變質巖組成。主峰畚箕窩,海拔1985米,在……[詳細] |
![]() | 陽明山AAAA ![]() ![]() ![]() ![]() 陽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雙牌縣境內東北隅,面積114.5平方公里,1982年被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9年9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辦發〔2009〕54號)。境內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7.8%,原始次生林分布數萬畝,華南最大的華東黃杉和紅豆杉群落分布其中,擁有云豹、白鷴、紅腹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01種。地理環境陽明山處于雙牌、寧遠、祁陽三縣交界處,為南嶺山脈北部的獨立山地,主峰海拔1625米,整個山勢溝谷深切,陡峭奇峻,……[詳細] |
![]() | 九嶷山舜帝陵AAAA ![]() 舜帝陵位于寧遠縣城南三十公里處的九疑山,是中華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廟。舜帝陵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分為兩個自然院落,九個單體建筑,從外入內有玉帶橋,儀門、神道、山門、干門、拜殿、正殿、寢殿、左右廂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宮墻環繞;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是我國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舜帝陵廟前廣場東側,有手書“九嶷山舜帝陵”漢白玉碑一塊,北邊是長長的神道,兩旁并立石人石獸,神道盡頭建三橋,橫跨九嶷河。對面有山峰矗立,秀麗端莊,豐腴俊美,與舜源峰遙望,相傳為娥皇峰。西北不……[詳細] |
![]() | 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七軍十九師政治部舊址。這棟看似很不起眼的普通民房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期革命時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進行戰略轉移時在江華留下的革命舊址。當時鄧小平同志任前委書記兼十九師政治部主任。這是我省僅存的兩處保存較好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舊址之一(另一處在我省的武崗市),是一處珍貴的革命文物舊址,也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廣西右江建立革命……[詳細] |
![]() | 瀟湘源水利風景區AAA ![]() 瀟湘源于2013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位于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287平方公里,主要由瀟湘源濱河風光帶、涔天河水庫旅游度假區、黃龍山原始森林區和大龍山生態旅游區四部分構成,是生態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瑤族文化、水利資源相結合的綜合觀光景區。景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山雄嶺峻,峰兀壁絕,林翠樹奇,花香斗艷,溪潺瀑飛,谷幽泉清,湖光水色,波光漣漪。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民間傳統文化豐厚,陽華巖、豸山、盤王殿、吊腳樓組成一民族文化旅游風景線。景區人居環境適宜,氣候溫和濕潤,空氣負氧離子密集……[詳細] |
![]() | 紫金山是個大地名。位于瀟水河西面,南與道縣相鄰,北與芝山相界,西與廣西全州相連。浩浩幾百平方公里,巍巍幾百座大山。正因為它的博大,所以許多人,包括永州人自己,身在紫金山的懷抱里,卻認識不了它的全部。名聞瀟湘的螺絲嶺,因其險峻而長留人們的嘴上和心里。殊不知,它僅為紫金山的一角而已。紫金山有厚重的歷史。在靠近雙牌縣城這一片,又名永山。山里有一條透亮的河,名永水河。古零陵志記載“永山永水出永州……”由此可見,紫金山是永州的正源。如果沒有紫金山下的永山永水,就不會有今日永州之名,更不會有秦漢古郡的榮耀![詳細] |
![]() | 浯溪濕地公園環境優美,秀美靈動的水面,連綿逶迤的山巒、青澀質樸的山鄉、郁郁蔥蔥的森林,悠然自得的鳥禽,共同組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1)百里平湖綠染浯溪:浯溪濕地公園內湘江風光秀美,豐艷多姿,每年春夏時節,花紅水碧,魚躍鳥飛,嵐影沉浮,霞光掩映。水域多洲灘,成片的蘆葦蔚然成景,野鴨等水鳥時隱時現。蕩舟水上,隨著舟船的前行,兩岸的青山次第撥開,湘江正展示著她的溫婉之美,閃動著含蓄和深遠的光波。云繞白水:白水河景色優美,碧波蕩漾,草長鶯飛。水質優良,粼粼碧波接連青山藍天,景致優美無限。周邊山體起伏延……[詳細] |
![]() | 在湖南省南部,毗鄰兩廣的零祁盆地與道郴盆地之間,巍峨聳立著陽明山、紫金山兩大名山。在這兩山之間,蛇行曲轉著一條大河,奔涌匯入湘江,這——就是瀟水河。相傳,舜帝南巡,沿河而上,廣施恩澤,遍布德行,至今流傳著無數動人的傳說。后來,舜駕崩于九嶷,百姓為紀念舜商德政,也將此河稱為舜德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天遂人意,在山的出口處,修建了當時湖南第二大水利樞紐工程——雙牌水庫,遂將瀟水河裁為二截。從此,上游形成了雄山秀水、高峽平湖的壯觀景象。有詩人贊曰,“百里平湖美如畫,兩岸青山千層綠”,最為貼切不過也。瀟……[詳細] |
![]() | 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橋鎮東南18公里何仙觀澗巖頭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間(1550年),完成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孫均為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澗巖頭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區何仙觀鎮境內澗巖頭村,是一處古民居群落,由六座龐大的民居宅院組成,包括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較好的開發前景,自2000年以來國家、省級旅游、文物部門多次來這里考察,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詳細] |
![]() | 孝文化公園位于“孝德之鄉”湖南省新田縣城西,座落在山林拱綠,萬花綻放的青云公園以北,流淌千年的新田河脈脈地流園南下。新田孝文化公園是我國首個以宣揚“孝文化”為主題的公園。公園規劃面積11萬平方米,總投資6200余萬元,集孝德教育、敬老養老示范和休閑旅游為一體,建有、二十四孝故事園、施恩柱等七大景區。建園始末據考證,舜帝南巡曾駐足新田教化先民以孝。新田境內發現了翰林山、太平寺等大量與孝文化有關的遺址和孝文化楹聯碑刻。至今,新田仍流傳豐富多彩的孝文化民俗。新田縣投資興建孝文化公園,旨在弘揚中華傳統孝……[詳細] |
![]() | 寧遠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宮殿式建筑,紅墻黃瓦,金碧輝煌,十分顯目,它就是名聞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疑山風景名勝區重要人文景觀——寧遠文廟。寧遠文廟,原建在距寧遠縣的城東11公里的冷道縣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縣城易名遷址,隨縣城遷建于今地,又名學宮,是祀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堂,又是古代社會官辦的學堂,它是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是傳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寧遠文廟歷史上曾多次進行修繕。明代洪武二年(1369)、永樂十七年(1419)至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五年(1536……[詳細] |
![]() | 在湘南道縣西南30余公里的祥霖鋪鎮田廣洞村境內,有一座神秘之山———鬼崽嶺。嶺勢巍峨,古木蔽日。山下泉涌,如珍珠串串;對著泉水高呼,呼聲高水也噴得高,呼到激越處,泉中氣泡沸騰而升。這里滿山都是石刻人像。像態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幾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懸在樹上,有的藏于樹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躺在水中。據不完全統計,嶺中的石像在萬尊以上。石像中,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莊嚴的文官,有的是躍馬仗劍威風凜凜的武官;有的是強壯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婦……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近千件石像外,更多的石……[詳細] |
![]() | 江華故居位于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江華(1907—1999),瑤族,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乳名香麟,學名虞上聰。13歲考入縣立初級國民小學,畢業后考入縣立高等學堂,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1928年4月,任茶陵縣委書記。5月,他上了井岡山,在毛澤東領導下參加革命根據地斗爭。1929年7月,江華隨毛澤東來到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隨后,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常委。是年冬,赴上海,參……[詳細] |
![]() | 塔下寺舊稱回龍山寺,又名凈住寺,因譽為“峭塔凌霄”的傳芳塔建在寺中,寺處塔下,故習稱為塔下寺。位于藍山縣城東,寺區轄地二十余畝。寺宇依山傍水而建,四周香樟古槐,蒼松翠柏環繞,清清舜水繞寺而過,環境清幽有如仙境。是湘南地區環境和風景保存較好的一處游覽勝地。據民國《藍山縣圖志》載:塔下寺傳為唐代古剎。明萬歷以前稱凈住寺,寺宇座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大雄寶殿、傳芳塔、東側有觀音閣、觀浪亭、廂房、西側有小山門、戒堂等、除西北角新建的解放軍烈士紀念亭外,形成為塔寺并重,渾然一體的古建筑群,F存傳芳塔……[詳細] |
![]() | 九龍巖石刻位于東安縣蘆洪市鎮東一公里的九龍巖,有北宋至清各種名人石刻43方,宋刻達30方。最早的一方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太年所題,距今已1100多年,記載了鎮壓農民起義(“平將寇”)和“蘆洪置司”的重大史實,對研究東安政史和建置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史價值。北宋著名文學家、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王安石變法主要參與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經學大師胡寅以及眾多官宦、文人、儒僧幕名尋訪,為詩為文,題刻留名,盛極一時,成就了九龍巖石刻。宋景佑初(1034),僧人元……[詳細] |
![]() | 龍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縣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嶺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遺址至今保存完好。這些民居、古跡,地處風水寶地,設計巧妙,制作精良,氣度不凡,神韻猶存。 龍家大院三面環山,前有池塘,現存古民居60余棟,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樸大方,寬敞適用,不事豪華,很少裝飾,街巷整齊規整,巷道內不見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門壁上的對聯,字體娟秀飄逸,含義追求恬淡自然,返樸歸真。其中一聯頗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該聯曰“居同靖節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風”。靖節先生即陶淵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詳細] |
![]() | 湖南祁陽小鯢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現有干部職工126人。保護區位于祁陽縣東北部,離縣城15公里,居祁山山脈中段,保護的主要對象是珍稀瀕危兩棲動物—掛榜山小鯢。同年經縣機構編制委員會審批,成立保護區管理局,內設黨政辦、國有森林資源管理辦、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和計劃財務股四個職能股室。保護區范圍包括四個國有工區和18個行政村,總面積6060公頃,其中核心區1703公頃,緩沖區1945公頃,實驗區2412公頃。保護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有喬、灌木90科,232屬,654種,其……[詳細] |
![]() | 湖南金洞猛江河國家濕地公園于2015年12月通過國家評審成立,公園位于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境內,屬南嶺山系的陽明山脈,總面積1272.8公傾,森林面積800.6公頃。濕地公園由曬北灘水庫水體、牛頭山到水庫大壩河道以及周邊部分山地組成,公園水域面積大,流域范圍廣,水質優良,景色優美。濕地公園位于白水源頭,南嶺山脈陽明山地區。公園內水流寬闊平穩,兩岸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形成了一幅高峽平湖的壯觀山水畫卷。游人可行走于環濕地公園水岸道路,沿途遠眺兩岸青山綠水,或三兩結伴自駕游船、皮劃艇等水中閑游、拂風賞……[詳細] |
![]() | 湖南都龐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境內西南端、與廣西交界處,南嶺山地中部、都龐嶺主脈。東與道縣清塘鎮、江永縣千家峒鄉相連,南與江永縣允山鎮相接,西與廣西灌陽為界,北與道縣壽雁鎮、仙子腳鎮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12″~111°23′50″,北緯25°15′26″~25°36′39″。保護區總面積20066hm2,其核心區面積7497hm2,緩沖區面積6195hm2,實驗區面積6376hm2;分別占總面積的37.4%、30.8%和31.8%。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中亞熱帶向南亞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