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 > 徐匯區旅游

徐匯區旅游景區

上海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于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F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制的格式,依次為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經樓。天王殿側鐘樓高3層,懸有清光緒20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高約2米,直徑達1.3米,重5噸余,“龍華晚鐘”也是昔日的“滬上八景”之一。藏經樓上收藏著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佛教經籍及各種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稱為龍華寺“鎮寺三寶”的明萬歷年間敕賜大藏經718函;范金……[詳細]
衡山路休閑街
   看點梧桐、綠蔭、幽靜、異國情調、歐陸建筑、酒吧,這便是衡山路。有人說:走在衡山路,就是走進了上海的萬種風情。擁有80余年歷史的衡山路東起桃江路,連接寶慶路,西達華山路,全長2.3公里,是上海最負盛名的休閑娛樂一條街。始建于1922年,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貝當路,1943年10月更名為衡山路。道路兩旁是繁茂的法國梧桐,林蔭中是頗具特色的高檔歐陸建筑,兩側還有歐式風格的人行道隔離欄、仿臺格路的紅褐色人行道及行道樹蓋板,沿線的花園別墅破墻透綠,好似一副油畫長廊。其中常德路195號的常德公寓即是當年張愛玲的……[詳細]
M50創意園
   介 紹 上海春明粗紡廠位于蘇州河南岸半島地帶的莫干山路50號,占地面積35.45畝,擁有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工業建筑41000平方米。原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庭企業一信和紗廠。解放后更名為信和棉紡廠、上海第十二毛紡織廠、上海春明粗紡廠。 2002年被上海市經委命名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業園區”,2004年更名為“春明藝術產業園”。 2005年4月被上海市經委掛牌為上海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命名為M50創意園。 這些藝術家及創意設計機構的入駐營造了蘇州河沿岸濃厚的文化氣息,眾多的……[詳細]
上海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是一個研究型公共圖書館,建于1952年。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是一個綜合性情報研究和文獻服務單位,成立于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與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合并,成為國內第一個。ㄊ校┘増D書情報聯合體,占地面積3.1公頃,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圖書館擁有設施完善的閱覽室、展覽廳、學術活動室以及報告廳、多功能廳和音樂欣賞室等。圖書館引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相繼推出外借數字移動閱讀器、手機圖書館、電子閱報欄、網上委托借書、e-——上圖電子資源遠程服務以及“我的圖書館”(一-行證……[詳細]
龍華旅游城
   介 紹 龍華旅游城2000年12月正式開業,總建筑面積6萬余平方米,集民俗文化、佛教、革命傳統文化于一體。由十大景觀組成:古鎮三樓、龍華塔、龍華寺、雙獅楹門、明鏡游龍、長龍繞塔、龍華皋鼓、古越銅鼓、百子彌勒和龍華烈士陵園。 節慶活動:臨塔聽鐘、迎新擊鼓、佛事節會、撞鐘、龍華廟會等。 線路:游龍華塔——游龍華烈士陵園——龍華塔——逛旅游城——吃素齋——賞鼓園(擊華夏第一大銅鼓、觀龍華皋鼓、瀏覽鼓文化)。 餐 飲/住 宿/購 物 素齋:龍華素齋從佛教寺廟傳承而來,納中華素食文化之精華,藥膳全宴……[詳細]
桂林公園
   占地面積3.55公頃。整座公園造型采用江南古典傳統布景,布局精巧別致。園內龍墻花墻回繞,小橋流水、疊山立峰、樓臺亭榭、曲徑通幽。全園遍植金桂、銀桂、丹桂等23個品種,1000余株。每逢中秋,滿園飄香。每年的桂花節是它的一大特色。地址:桂林路80號桂林公園位于桂林路128號,全園占地面積3.55公頃,始建于1929年,出資350萬銀元,1932年竣工。桂林公園以江南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布局精巧別致。在嶙峋怪石、灣池小軒、蒼松翠柏映襯下,構成完美統一的建筑群。桂林公園全園植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詳細]
上海植物園
   上海植物園一年一度的“寒蘭展”會從11月28日持續到12月15日,一進入上海植物園蘭室展廳,滿屋青綠,一派茵茵。蘭室內的蘭花以國蘭為主,而非熱帶蘭花。國蘭色淡體細,花朵并不濃郁,所以在“寒蘭展”要賞的是蘭花的形、蘭花的香。在“寒蘭展”可以見到近二百種蘭花,二百多盆蘭花并排站立,供參觀者欣賞。上海植物園具有游覽、科普、科研、生產、保護等多方面功能。對外開放17個展區,有草藥園、玉蘭園、牡丹園、杜鵑園、薔薇園、桂花園、竹園,有松柏園、蕨類園及環境植物區等,還有黃道婆紀念館。游園信息售票時間:7:00……[詳細]
徐家匯天主堂
   徐家匯天主堂位于徐匯區蒲西路156號,是上海天主教三自愛國會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宣統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為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向東,兩側建鐘樓,高聳入云。徐家匯天主教堂是鴉片戰爭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紀末,徐光啟墓附近地區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會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來的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風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寬28米,正祭臺處寬44米。堂內有蘇州產金山石雕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詳細]
八萬人體育場
   八萬人體育場位于上海天鑰橋路666號,是我國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先進的大型室外體育場和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上海體育場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配套綠化面積7.7 萬平方米,整個建筑呈直徑300米圓型,總標高70余米,體育場中央是一個105x68米、南北向的標準足球場,鋪設從美國引進優良品種的四季常綠草坪;圍繞球場的是意大利蒙多公司制造的9根塑膠跑道;場地上配備各種大型體育比賽所用的門類齊全的運動器材,在三層環形看臺之間,設置了103套豪華包廂,包廂的正立面為落地玻璃,門外有20……[詳細]
龍華塔
   龍華塔位于上海市徐匯區,被譽為滬城“寶塔之冠”的龍華塔,與龍華寺相對成立。龍華塔相傳始建于東吳赤烏年十年(247年),由吳孫權建,賜額“龍華”,用藏西竺康居僧會所請得的五色佛舍利,F在的龍華塔,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王錢俶重建。治平三年(1066年)、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崇禎三年(1630年)、1668年、1892年對龍華塔均進行修建。民國期間(1912~1949年),龍華塔屢遭損壞,雖有整修,但漸趨衰頹。解放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1954年……[詳細]
龍華烈士陵園
   龍華烈士陵園位于龍華寺西側,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這里原為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解放后,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初與上海烈士陵園合并建設。1995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集紀念瞻仰,旅游,文化,園林名勝于一體的新穎陵園,素有“上海雨花臺”之稱。陵園設紀念瞻仰區、烈士墓區、遺址區、地下通道與就義地、碑林區、青少年教育活動區、干部骨灰存放區和游憩區八大功能區。11座大型雕塑與紀念廣場坐落于南北主軸線上。這里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趙……[詳細]
杜月笙公館
   “海上聞人”杜月笙住宅位于東湖路70號,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花園面積1.5萬平方米,建安測繪行設計。由6幢建筑組成,其中1號樓與2號樓在東湖路70號一側,建于1934年,是兩幢相連的4層樓花園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幢小洋房。其實杜月笙在東湖路的新公館是由金廷蓀承包航空獎券獲取暴利后,花了30余萬美金建造這一富麗堂皇的花園住宅,討好杜氏的。這幢住宅是混合式建筑風格。主樓有5層高(原建筑高4層,建國后加了1層),面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為中式五開間兩廂房布局,采用對稱、分段等古典構圖手法,空間層……[詳細]
上海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是一幢德式紅頂白瓦的船形建筑。宋慶齡于1949年冬遷居于此。故居房前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終年蒼翠的樟樹,環境幽雅寧靜。故居底層是過廳、客廳、餐廳和藏書室。過廳中陳列著林伯渠同志贈送給她的“百鳥朝鳳”石刻擺件和外國人贈送的風景油畫?蛷d不大,但潔凈、簡樸、高雅,桌上擺著盛開的鮮花,與女主人的氣質相稱。北墻正中掛著孫中山的遺像,南墻上有1961年毛澤東前來看望她時同她熱烈握手的留影。在這間客廳里,她曾會見過黨和國家領導人,一些外國國家元首如金日成、西哈努克等也都曾來此作客。地址:徐匯區淮![詳細]
國際禮拜堂
   國際禮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環境清幽的衡山路上,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組成。雖然禮拜堂平時不能入內,但禮拜日時可以進去參觀,古老的建筑、翠綠的大草坪,若趕得巧還能聽到唱詩班天籟般美妙的音樂,可靜下心來感受宗教氛圍。這座教堂初名為協和禮拜堂,后來來此做禮拜的都是來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眾,所以改名為“國際禮拜堂”。禮拜堂為紅磚結構,里面大堂正中為祭臺,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堂內可容納七百余人。國際禮拜堂的圣詩詠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誕節、復活節等宗教節日和每月第三周……[詳細]
上海大舞臺
   上海大舞臺,座落在上海西南地區,著名的華亭賓館對面,原名上海體育館。上海體育館是國內大型的體育館之一,1975年建成使用。主館呈圓形,高33米,屋頂網架跨度直徑110米,可容納觀眾18000人。上海大舞臺是在上海體育館保留原體育館功能的基礎上于1999年10月改建而成的。大舞臺分為上、下兩層結構,舞臺平面呈橄欖型,舞臺左右兩端最大有效使用距離60米,前后最大縱深32米,舞臺面積約1250平方米。大型文藝演出可容納觀眾8000 10000人左右,體育比賽可容納觀眾12000人。同時,可舉行5000……[詳細]
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
   徐家匯藏書樓始建於1847年,是上,F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F存徐家匯藏書樓為南北交錯的兩幢建筑:北樓,即大書房,建于1897年,為兩層雙坡頂,磚木結構,南北立面設多個歐式壁柱尖券洋松百葉窗框,兩層的設計理念和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內涵,上層為西文書庫,布局和藏書拍架為梵蒂岡圖書館式樣;其下層原為中文書庫,仿照明代寧波天一閣風格;南樓,原耶穌會住院,即神甫樓,竣工后數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為四層坡頂,外廊式建筑。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西洋善本)徐家匯藏書樓于195……[詳細]
土山灣博物館
   土山灣博物館坐落在蒲匯塘路55號,即土山灣孤兒院舊址,在孤兒院內盛極一時的繪畫、木工和印書三部,均將在這里得到原景重現。曾經由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任教,被稱為“中國西洋畫搖籃”的土山灣文化遺跡將在徐匯得以妥善保護,徐匯目前已經開始對這些文物進行保護,并著手建立土山灣博物館!巴辽綖钞嬸^是在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中被‘發掘’出來的!睋私,土山灣位于徐家匯南部肇嘉浜沿岸,當時占地面積約80畝,因是開挖河道,堆泥灣處形成高地,故名“土山灣”。1864年,教會把創辦于青浦橫塘的育嬰堂遷到這里……[詳細]
華涇寧國禪寺
   寧國禪寺是上海地區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原址華涇鎮北楊村張行浪東側。相傳建于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由烏泥涇首富張百五發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請得寺額,與龍華寺南北相對。寧國寺是上海地區遠近聞名、古老寺院之一,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據康熙松江府志記載:寧國寺始建于宋隆興元年(1163年),由當地烏涇巨富張百五捐款建造,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請得寺額!八略跒鯖苤柸A上,兩邑(華亭縣、上?h)之界,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有羅漢松四株……[詳細]
光啟公園
   光啟公園坐北朝南,東臨徐匯區游泳池,南臨南丹路,西近匯站路,北面為徐家匯天主教堂。面積為1.32萬平方米。該園原是明末著名愛國科學家徐光啟的墓地,始建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墓地面積原為1.33萬平方米,共十個墓穴,主穴葬著徐光啟及其夫人吳氏,左右葬著他的四個孫子和孫媳。墓前原有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到19世紀末已大多損壞,墓地只剩下1.2萬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紀念徐光啟逝世270周年,墓地修繕一新,重建石羊、石馬、華表、牌坊等物,并于墓前置大十字架一座,旁豎一塊重修墓地……[詳細]
上海龍華古鎮
   距徐家匯約一公里的龍華鎮因龍華塔和龍華寺得名,為上海古老名鎮,在今徐匯區南部。唐代時它還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元代形成市集,明代才形成一座人口集中、店鋪林立的集鎮,商市繁榮。清乾隆年間的《申江竹枝詞》中寫道:“三月十五0好,游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笨梢婟埲A鎮當時的盛況。明末清初,每年初春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世稱“龍華廟會”,相傳至今,歷久不衰。龍華鎮上的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剎,“龍華晚鐘”曾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每當蒼茫暮色之際,從龍華古剎里傳來的一陣陣渾厚的……[詳細]
全部徐匯區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