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 > 哈密市旅游

哈密市旅游景區

巴里坤古城景區
   在雄偉壯麗的東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麗、物華天寶的土地,歷史上她是東疆的門戶、絲路重鎮、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2006年至2007年,分別榮獲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區級旅游強縣榮譽稱號;東黑溝石結構古遺址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作為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巴里坤歷史古跡眾多,文化厚重,風光旖旎,中原與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匯萃,迸發出燦爛奪目的火花。2007年,巴里坤古城景區……[詳細]
哈密王景區
   哈密王景區是2008年4月由哈密王府和哈密王陵合并成立,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總占地面積78畝。由于哈密回王在歷史上對維護新疆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哈密王景區又是一處宣揚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基地。 哈密王府曾是新疆規模最大,建筑最宏偉,風格最獨特的一座宮廷建筑。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哈密一世回王額貝都拉進京朝覲,次年返回時,從北京請來漢族工匠設計重建哈密回城和哈密王府。1706年哈密回城和哈密王府正式落成,歷時7年。肖雄在《西疆雜述……[詳細]
伊吾胡楊林生態園景區
   導游原始胡楊林位于距淖毛湖鎮區東10公里處,占地面積47萬畝。胡楊,又叫梧桐樹,因為一棵樹上最多可長出五、六種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葉子,所以還叫異葉樹,胡楊、紅柳、梭梭并成為西北地區的三大天然固沙林木。遠看一望無際的胡楊林,會令人心曠神怡,近看棵棵胡楊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有憨態可掬的小飛象、有龜茲舞女、有嗷嗷待哺的小鳥等,每一棵胡楊樹上都深深的刻著歷史的印記,記錄著歲月的痕記,在那里你可以尋找到歷史的足跡,還可以捕捉到現代的時光,你可以對著一棵胡楊樹展現你無窮無盡的遐想。胡楊極耐寒、耐旱、耐鹽……[詳細]
哈密魔鬼城
   導游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鄉以南,距五堡鄉20公里,距哈密市約100公里,由于它神秘莫測,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風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險。哈密雅丹地貌東起煙墩外的駱駝峰,經雅滿蘇鐵礦,大南湖煤礦,到五堡沙爾湖十三間房等長約400公里,寬約5~10公里,在哈密屬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它是經過漫長的風蝕自然而形成的。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獸形態各異的景觀、令人眼花繚亂的陡壁懸崖、以及混跡巖礫中五光十色的瑪瑙、隨處可見的硅化木、枝葉清新的植物化石,偶爾可獲得象恐龍蛋化石的小圓石頭,……[詳細]
巴里坤哈薩克文化展館
   巴里坤哈薩克文化展館為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更好地宣傳巴里坤、保護地方民族文化遺產,自治縣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民族文化展館。該展館是迄今為止在新疆境內占地面積較大、內容整合比較完美、美觀大方而又較為完善的展館之一、它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薩克族從古到今源遠流長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文化、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同時還介紹自古以來在此地繁衍生息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巴里坤縣較為發達的工農業、遼闊富饒的草原、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從飛鳥到走獸、從野草到森林的各類動……[詳細]
哈密瓜園
   導 游 哈密市瓜園景區是集哈密瓜種植、品嘗、貿易洽談、種植歷史及水上垂釣、園藝特色休閑、自然戈壁觀光、沙漠探險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旅游基地。景區總占地面積18511.5畝,地處哈密市花園鄉卡日塔里村,距哈密市區17公里。介 紹 哈密瓜園分5個大區,分別為入口區、瓜園區、水上樂園、百果園休閑娪樂區和自然(戈壁)風景觀光區。 入口區主要有烽火臺、瞭望塔、瓜園大門、哈密瓜展廳、駝馬客棧、南湖館驛、文化墻、停車場等相關配套設施,總占地70000平方。 瓜園區主要有哈密瓜種植區、品嘗區、葡萄長廊觀光等景點,……[詳細]
伊吾縣太陽歷廣場景區
     太陽歷廣場位于該縣的葦子峽鄉,2008年,葦子峽鄉被國家天文臺確認為21世紀中國境內首次“日全食”最佳觀測點之一,同年8月1日,葦子峽鄉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太陽歷廣場就是為紀念這一重要的天文奇觀而修建的,該廣場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負責設計,即使是一個對天文知識一無所知的人,在太陽歷廣場走上一圈,也會有所收獲。    太陽歷廣場坐落在葦子峽鄉一……[詳細]
天山風景名勝區
   天山風景名勝區分為白石頭、鳴沙山、松樹塘、天山廟和寒氣溝五個景點!耙蝗沼嗡募、十里不同天”,從市區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風景區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領略到綠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觀,沿途的海市蜃樓、烽燧驛站、漢碑唐廟、牧場氈房、鹿群,可謂融絲路風情于一線、集西域特色于一體。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自1995年開始開發建設,1997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景區。導游:天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東天山北坡,東起寒氣溝,西至松樹塘,南自天山廟,北接鳴沙……[詳細]
亞爾丹
   哈密亞爾丹風景區位于新疆哈密市五堡鄉支邊農場,旅游區長80公里,寬40公里,占地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分為東、南、西、北四景區,有六灘十六景一古城。哈密市雅丹地貌自然風景旅游區系全國四大魔鬼城之首,其面積之大、類型之全、造型之妙,都遠勝于甘肅敦煌魔鬼城、新疆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及奇臺的卡拉麥里魔谷。還有兩點更是其他魔鬼城沒有的,一是在哈密市雅爾當地貌自然風景旅游區內有絲綢之路北道上的一座古代人工修建的古堡城垣,古堡北面還有一古墓群,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這里完美結合,相互映襯;二是景區內有一化石……[詳細]
寒氣溝
   導 游寒氣溝位于白石頭以東20公里的托木爾提山的北麓腹地。這里古樹參天,植物繁茂,山泉噴涌。三條山溝水匯集,沿河谷南流,洶涌澎湃。即使盛夏炎熱的季節,其河水依然寒氣逼人,故而得名。介 紹 寒氣溝海拔2200米,縱深約十多公里。山不高而峻峭,森林蒼翠而恬靜,集天然性與原始性于一地,在這里一可飽覽-松濤;二可領略高山草甸牧場風光;三可享受冰川地貌景觀。 寒氣溝是國家AAA級景區,天山風景名勝區的景點之一。這里的氣溫較其他地方低出30度,請注意防寒保暖。新疆哈密市……[詳細]
伊吾伊水園景區
   伊吾伊水園景區伊水園景區主要有水上娛樂區、休閑垂釣區、陵園區和功能區。伊水園總面1600畝,交通便利,景區所在地址是伊吾四十天保衛戰南山戰斗遺址。水上娛樂區有游艇、水上步行球、水上三輪車、水上雙(三)人自行車等。休閑垂釣區總占地面積206畝,是集養殖、垂釣、旅游、運動、休閑為一體的游樂場所。陵園區是伊吾四十天保衛戰南山戰斗遺址。2007年改擴建了四十天保衛戰展廳、紀念碑、烈士墓、登山小徑、游客接待中心、英雄塔、南山碉堡等。陵園區是伊吾人民為了緬懷在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在伊……[詳細]
怪石山
   導 游 怪石山距縣城60公里,有10多公里的便道與縣城至煤礦的柏油公路相接,位于巴里坤湖西北7公里外小夾山的最東端。介 紹 怪石山最怪的就是滿山的小石窟,這些大小不等的石洞有圓形,有方形,像佛龕、像蜂窩、像羊肚,近看小石洞并不深,很圓滑,像人工旋磨出的一樣,小洞直徑1米左右,大洞被稱為“包廂者”,可坐十幾個人。幾座山從山頂到山腳都是“千瘡百孔”,有的稱“蜂窩崖”,有的稱“千佛洞”或“萬佛龕”、“千窟崖”等。每當下暴雨時水從山頂流下,便形成了無數個小水簾洞,景致令人叫絕! 欲登怪石山頂,有一條古人……[詳細]
哈密鳴沙山
   哈密鳴沙山位于哈密市正北70余公里,在巴里坤縣和伊吾縣交界處。長約五公里、寬約35-115米,高約180米,以石英砂堆積而成的沙山。山呈東西走向的長條形,北緩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對差約50米。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當你走進這座山時,似乎能聽到從山的“內部”發出各種聲響,猶如波動的琴弦,引起了游人種種遐想。立于天山廟上,可鳥瞰其全貌,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的作用,當有人靜臥沙丘時,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簫如笛,隆隆作響。新華社一位記者……[詳細]
巴里坤草原
   導 游 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東北部,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鰲城”、“鏡泉宿月”、“岳臺留勝”等8處名勝古跡。介 紹 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云霧繚繞,變幻莫測。此景被稱為“天山淞雪”。傳說,天山淞雪是遠古時期黃帝開國后,唐堯、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中原絲繡,后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馬故鄉”之稱。 距離巴里坤古城南約5公里處,有一座高約200米的小山,名為岳公臺,岳公臺背倚雪山,面對草原,山頂多奇峰……[詳細]
回王陵
   導 游 哈密回王陵坐落在哈密市西郊的回城鄉,當地維吾爾族人稱“阿勒同勒克”,也就是“黃金之地”。介 紹 哈密回王,實際上是一位維吾爾族藩王。因為清廷在新疆建省前,稱新疆為回部或回疆。所以,這位維吾爾族的藩王被稱為“哈密回王”,其轄地為除今巴里坤以外的哈密全境,并含今之鄯善。 清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97年,哈密王的一世額拜都拉受清王朝冊封。當時并不是“王”,為札薩克一等達爾罕。直至1813年七世博錫爾承襲爵位時,方晉升為“親王”,傳至九世沙木胡索特。1930年,沙莫胡索特命歸而廢,共127……[詳細]
大河古城
   大河古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大河鄉東頭渠村東南,南距縣城15.5公里。地處緩傾平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極宜農耕。系唐景龍年間駐屯于此的伊吾軍所筑。是目前哈密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一處唐代遺址。地理坐標:東經93°10′54″,北緯43°39′40″。海拔1644米。城址為方形,有主城和附城之。城內出土文物較為豐富,主要有陶器、石器、建筑材料及少量錢幣等。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黑陶和紅陶較少,多為輪制。紋飾有水波紋、弦紋、戳紋和按捺紋等。器型以罐、盆、甕等居多。石器……[詳細]
回王府
   導 游 哈密回王府座落于哈密市回城鄉。是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礎上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的。介 紹 哈密維吾爾族首領額貝都拉擺脫準噶爾部歸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進京,第二年返回時,從京城請來了漢族工匠設計修建王府和回城,費時七年方峻工。重建后的王府規模宏大,建筑構造既體現了伊斯蘭古典建筑的藝術風格,又融合了漢族建筑藝術的特點。 王府土墻高臺,琉璃瓦頂,飛檐斗拱,園林交錯,是當時新疆境內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宮廷建筑。后又經過幾代回王的修繕加工和經營擴建,至七世回王伯錫爾……[詳細]
巴里坤古民宅
   導 游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絲綢之路新北道鼎盛時期開始修建,嘉慶~民國末年之間陸續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與新疆“廟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存,是中華漢文化建筑藝術在西域的集中體現。介 紹 巴里坤古民宅中最具典型的為榆樹巷王家院。 房屋所在地為南街榆樹巷5號,關于榆樹巷的來歷緣于宅院內的一棵榆樹,此榆樹呈傘狀,高十余米,已有一百三十四年的歷史,這條巷子就此得名為:榆樹巷。這所房屋為土木結構,原占地約十畝左右,當時建房用了三年時間,后因歷史原因,現僅占地二畝左右。此院興盛時,……[詳細]
絲路烽燧
   導 游 烽燧是古代的報警系統,它往外與長城并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但也有獨立存在發揮預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內的烽火臺就是最好的例證。介 紹 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與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護衛絲路暢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區尚保留各時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區。其中尤數巴里坤縣保存的烽燧數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縣則分別有19座和3座。 哈密地區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現境內尚遺存唐烽燧4座,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蘇木烽燧、柳樹泉的下馬不拉克烽燧……[詳細]
漢滿兩城
   漢滿兩城巴里坤古城由兩個城垣毗連而成。西邊的叫漢城,是因居民是漢族而得名。漢城建于清朝雍正9年(公元1731年)。為寧遠大將軍岳鐘琪軍隊所建造的綠營兵城。城墻周長4公里多,為長方形,東西長1553.5米,南北寬788.7米,西城門外有翁城,半徑為35.4米,基本保存,其余三座翁城已毀。漢城開有四個城門,城墻上有門樓四座均毀,還有垛口3600個,炮臺7座,馬道8座,四角設有角樓,城外挖有護城河并設吊橋4座,城墻高6.8米,底寬6米,頂寬4米,上筑女兒墻高0.5米,寬0.6米。據史料記載,漢城是由岳……[詳細]
全部哈密市景區>>>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