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龍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蘆山縣 龍門鄉政府院內,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為四川省內現存少數元代 建筑中有準確銘文紀年的古建筑。雖經明、清歷次維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時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實物,被四川省 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寺大殿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仍然頑強矗立,只是正殿墻體部分有脫落現象,大木構件有一些傾斜。大殿座西向東,歇山式抬梁木結構斗拱建筑,八架像屋四橡前后對乳,用四柱。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平面成正方形,前檐明間補間鋪作三朵,中心一朵為溜金至中金檁……[詳細] |
![]() | 飛仙湖水利風景區位于雅安市蘆山縣,依托飛仙關水電站而建,景區面積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75平方公里,屬于水庫型水利風景區。 飛仙關水電站是蘆山地震災后援建項目,總庫容221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發電為主兼顧灌溉的中型水庫。通過實施系列災害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措施,景區內防洪安全保障、水土保持、水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景區災后重建工作體現了偉大的抗震精神,也展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成果。景區作為川藏線路的“第一咽喉”,地處藏羌彝文化、蜀文化、茶馬古道文化融合發展之地,目前已建成飛仙……[詳細] |
![]() | 龍門洞地處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境內,龍門洞穴群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地質洞穴的重大發現,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洞穴群,洞穴群中的“圍塔漏斗”,長徑6000米,短徑2000米,深800米,容積96億立方米,四周山脊海拔1450米-1770米,圍塔漏斗比有文字記載的世界最大漏斗四川興文漏斗( 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大10倍,與美國的阿里希波漏斗(直徑330米,深70米)相比更是“巨無霸”,它在衛星照片上清晰可見,堪稱世界上第一大漏斗。 ……[詳細] |
![]() | 樊敏闕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蘆山縣城南2公里的沫東鄉。樊敏字叔達,蘆山縣樊家寺人,生于東漢安帝永寧元年(120年),卒于獻帝建安八年(203年),生前曾任職永昌郡的長史。樊敏闕始建于東漢建安十年(205年),后來塌毀,1958年把左闕修復。闕為南北向,闕前有兩個石獸,一個是天祿,一個是辟邪,保存完好。五脊闕頂,斗拱處雕刻有雙手托拱的力士像。檐下有“龍生九子圖”的浮雕,龍矯首昂尾,身上附有九子,各具姿態。樊敏碑在闕的旁邊,高2.5米,寬1.7米,碑頂為圓形,二蟠龍首為圭首。碑的中部有篆書“漢故領校巴郡太……[詳細] |
![]() | 靈鷲山位于四川省蘆山縣城西北5公里處,盛產茶葉。古名靈山,隋、唐時稱為盧山,蘆山縣即以此山得名。靈鷲山為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可開發冬季賞 雪、春季觀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紅葉。靈鷲山前山有銅頭峽、銅頭湖,百丈山金缽崖,天梯崖,后天門,園覺洞(前洞)。后山有長、短二溪。后洞有白虎懸崖。靈鷲山園覺洞:洞中有十二園覺(原有十塑像)。山徑幽峻,下臨深澗,為燃燈道人閉關修持之所。靈鷲山對面的白虎崖:白虎逼真地印在懸崖上。在數十里處一見便知,遠觀其崖,雄偉、挺拔。靈鷲山風景十……[詳細] |
![]() | 靈鷲山大雪峰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可開發冬季賞雪、春季觀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紅葉的四季旅游區。是自然景觀旅游勝地。靈鷲山相傳為燃燈古佛閉關修練之所,道成遷峨嵋山,故有“先有靈鷲,后有峨嵋”之說,整個廟宇建筑雄偉,氣勢宏大,僅寺房就有108間,是蘆山較完整的佛教圣地,解放前終年香火繚繞,鐘鼓悠鳴,商賈云集,熱鬧非凡。后因破除迷信,寺院全毀,現在又有香客重建簡易寺院,香火漸盛。靈鷲山地勢險要,三面環崖,其澗有長短二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飛仙峽:兩岸巖壁陡峭,高逾百仞,地……[詳細] |
![]() | 馬鞍腰摩崖題記(蘆山縣)保護范圍:題記四周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70米![詳細] |
![]() | 飛仙關及南界牌坊(蘆山縣)保護范圍:牌坊四周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
![]() | “4·20”蘆山強烈地震紀念館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總投資5682萬元。建設內容包括紀念館主體工程建設、室內布展以及紀念館配套設施工程等。項目于2014年3月開工,2015年底主體工程完工,今年4月完成布展。紀念館集紀念、展示、宣傳、教育、研究等多功能于一體,設抗震救災廳、科學重建廳、幸福生活廳三個大廳,集中展示“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重建新路,真實記錄和反映了“4·20”蘆山強烈地震從抗震救災到災后恢復重建的全過程。是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詳細] |
![]() | 平襄樓,又名姜慶樓,座北向南,為三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樓一底,上下層間附腰檐一周,遠望儼如三層建筑,通高約14米。底層面闊五間,縱深顯五間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鋪作,正背面明間皆施補間鋪作二朵。內柱為通柱,直達上層。上層為四架橡屋用二柱,面闊三間,其外腰檐內有平座和扶欄一周,可憑欄遠眺。姜公廟大殿,明代建筑,用來陳列姜維塑像,目前我們所見的姜維像是1993年通過民間集資用紅砂石打制成的。此樓始建于北宋,為紀念三國蜀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詳細] |
![]() | 位于雅安市蘆山縣雙石鎮圍塔村。位處北緯30度18分。長徑6000米,短徑2000米,深800米,容積96億立方米,漏斗內還分布著73座小山丘,漏斗內形成獨立封閉的水系,發育著與龍門洞穴相連的一系列洞穴群,成為集納排泄地表水和洞穴建造的惟一通道。四周山脊海拔1450米-1770米。圍塔漏斗比有文字記載的世界最大漏斗四川興文漏斗(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大10倍,與美國的阿里希波漏斗(直徑330米,深70米)相比更是巨無霸,它在衛星照片上清晰可見,堪稱世界上第一大漏斗。圍塔漏斗生成于……[詳細] |
![]() | 位于沫東鎮飛寶公路旁,距縣城6公里,是蘆山縣博物館專題野外保護陳列展出場館。該館集中展出漢代石刻二十余件組,有“樊敏碑闕.石刻”、九具東漢大型圓雕石獸、楊君之銘碑首及石刻、無名殘闕等。其中,“樊敏碑闕.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蘆山東漢石刻館,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樊敏闕及石刻”之原址上辟建的蘆山漢代石刻陳列場地。該館陳列的九具大型陵墓圓雕石獸皆為東漢時期之作。漢代石獸尚存無幾,據有關資料所知,流散國外11具,國內尚存18具。漢代大型陵墓圓雕石獸造型以粗獷拙樸雄渾神秘為基調,只作大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