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揚州瘦西湖AAAAA 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詳細] |
![]() | 揚州大明寺AAAA ![]() 千年古剎大明寺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風景秀麗、儀態萬方的瘦西湖和萬花園。大明寺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歷來享有“淮東第一觀”之盛名。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因避諱“大明”,敕名為“法凈寺”。1980年,為迎接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坐像回揚“省親”,復名“大明寺”。由蜀岡腳下蜿蜒而上的百級臺階上行,蒼松翠柏掩映,塵俗漸漸遠去。大明寺山門前聳立著一座纂書“棲靈遺址”的木質牌樓。由南向北,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體建筑在一條中軸線上……[詳細] |
![]() | 個園AAAA ![]() 個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郊的東關街。個園的前身是清初的壽芝園。相傳壽芝園中的疊石是石濤和尚的杰作。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商黃至筠購得此園并加以改建,在園中種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蘇軾“可使食無肉,不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之意,稱“個園”。個園內的景物布局緊湊,以疊石立意、氣勢雄偉而著稱,尤以“四季假山”聞名于世。春山為個園月門,門上有石刻“個”字,形如三片竹葉。步入園門,修竹迎面,石筍參差,構成一幅以粉墻為紙,竹石為繪的春景畫面,以假襯真,猶如“雨后春筍”。進月門,向北為桂花廳,……[詳細] |
![]() | 何園AAAA ![]() 何園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臺何藏舠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住宅的后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全園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以此建筑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墻而筑,參差婉蜒,妙趣……[詳細] |
![]() | 茱萸灣風景區AAAA 茱萸灣風景區位于揚州城區東北郊灣頭鎮。古稱茱萸村、茱萸灣。茱萸灣是進入揚州市區的門戶,唐代還是對外交往的港口。隋煬帝三下揚州,清康熙、乾隆六次南巡都經過這里。唐代詩人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和劉長卿“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等佳句,使其聲名遠播。茱萸灣風景區距市區5公里,面積約50公頃,是國家4a級旅游區。茱萸灣風景名勝區建有華東地區一流的動物散養觀賞區,游客可近距離與獅子、老虎、棕熊等動物接觸。還建有8千米的環島運河風光帶,有季節特征明顯的植物林帶(雪松、柿樹、翠竹)及各類花卉觀……[詳細] |
![]() | 揚州博物館AAAA 揚州博物館,現稱揚州雙博館,由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新館組成。位于揚州新城西區,自然風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測,與揚州國際展覽中心隔湖相望。雙博館的建筑外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建筑與自然交融合一的設計理念。建筑博館總占地面積50730M2,建筑面積22146.99M2,陳展面積10000M2。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曾是我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都會、外貿和國際交往的重要港埠及商業中心。揚州是通史式的歷……[詳細] |
![]() | 寶應湖AAA ![]() ![]() 寶應湖位于鹽城金湖公路西不員處,屬淺水、封閉型湖泊。據明代《隆慶縣志》載:“清水湖在縣南,東西長十二里,南北闊十八里,西南連汜光湖;汜光湖在縣西南十五里,東西長三十里,南北闊十里,南會津湖,西通灑火湖;灑火湖在縣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陽河,東北入汜光湖;津湖在縣南六十里,東通大運河,西北會汜光湖,清水、汜光、灑火、津湖匯合為一,人稱寶應湖”。隨著地理的變化和區劃的調整,如今的寶應湖南連高郵湖,西接金湖縣,北會白馬湖,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分屬寶應、金湖兩縣管轄。 ……[詳細] |
![]() | 揚州漢陵苑AAA ![]()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瘦西湖蜀岡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是一座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文化的展示中心,為國家AAA級景區。漢陵苑的仿古建筑氣勢恢宏,素有“小中山陵”之稱,拾階而上,高大的中央展廳,給人以博大精深之感。苑內主要展示了西漢第一代廣陵王劉胥及王后的木槨墓。兩座墓同屬于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全國罕見的大型漢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該墓共用“題湊”八百多根。由于木頭皆向內,“頭”者,“題”也;“湊”者,聚也,即頭部集……[詳細] |
![]() |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游區AAA ![]() ![]() 導游揚州鳳凰島生態旅游區位于揚州城市東北郊,這里江、河、湖相連,水天相望,島上草深林密,水邊蘆花飛揚,湖上舟楫婉延,漁歌唱晚,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塊平原--湖泊類型的濕地景觀。這里設有眾多游樂項目。游客可在跑馬場、水上摩托艇、快艇、雙人動力傘等項目上盡情歡樂;瓷藝坊、農藝坊、釣魚臺可讓游客親自參與體驗。旅游區內生長多種野生動物和珍貴的樹種,成千上萬只白鷺等稀有野生候鳥棲息于這原始生態區中,是被專家認證為蘇中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態區。島內景點有:利用湖面放養野鴨、天鵝等多種水禽的“水……[詳細] |
![]() | 位于市區豐樂上街。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將。清兵南下時,他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揚州,堅守孤城,不屈而死。嗣子史德威尋遺骸不得,葬其衣冢于此。清乾隆間建祠。墓園有門廳,入門有參天古銀杏,中為享堂,陳列史可法文物史料。堂后為衣冠冢,冢前有磚砌門坊,墓臺前立“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公可法之墓”墓碑。墓園西側為祠堂,后院為新建梅花嶺,嶺東有“梅花仙館”,嶺北有“晴雪軒”,陳列有史可法遺墨石刻,F建史可法紀念館對外開放,為省級愛國主……[詳細] |
![]() | 紅山體育公園,位于江蘇省長江北岸的儀征城郊,西依六朝古都南京,東鄰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南毗寧通高速公路和長江四橋北接線,距寧、揚主城僅1小時和半小時路程,已被納入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和揚州一城兩翼組團規劃。 隸屬華東最大丘陵生態園——儀征棗林灣生農業生態園,周邊環圍著蘇北最大的千畝竹!埳,國內重要的富硒保健綠茶產地——青山園藝試驗場,中華芍藥第一園——星河生態園,與2000畝棗林水庫、蘇中第一山峰——銅山無隙相連,紅坡、綠樹、青山、碧波相映成趣。 占地4200畝,總投資6億元。依托……[詳細] |
![]() | 座落江都市區西南角,布局體現“龍川文化”的精髓,巧妙提示“龍”、“水”、“綠”的主題。廣場東南側的江都市博物館,3000平米展覽空間和豐富的名人字畫、文物館藏,讓游客流連忘返。龍川廣場坐落于江蘇 揚州市江都城區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廳”,總面積10萬平方米,在功能區域劃分的基礎上,整體與局部都體現了“龍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龍之魂”、“川之韻”的豐富內涵,融入現代化表現手法,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巧妙揭示了“龍”、“水”、“綠”的主題。下沉式廣場北首主入……[詳細] |
![]() | 普哈丁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先賢古墓。俗稱“回回堂”,亦名“巴巴窯”。在今揚州市解放橋南堍、運河東岸回回堂內。據傳,普哈丁系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孫。南宋咸淳年間(公元1265年—1274年)來揚州傳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囑葬于揚州城東古運河畔高崗。墓園原是專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陸續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園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紀的我國南宋時期,明永樂皇帝視墓園為國寶,下詔予以保護。清政府也對……[詳細] |
![]() |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今揚州老城區及西北郊,為隋、唐、宋時期揚州城池遺址,面積約16平方公里。揚州歷代城池相互疊壓,隋、唐、宋城遺址保存相對較好。1987年以來,經過科學、系統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揚州城遺址的規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關系。隋代揚州城位于蜀岡之上平山鄉,系利用漢廣陵城基礎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宮城、東城組成,另毗鄰蜀岡可能存有羅城。江都宮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墻體保存高度達4米,周長5.1公里,面積約1.8平方公里。南城墻西起觀音山向東至董莊,西城墻由……[詳細] |
![]() | 翔宇生態園座落于素有“西山小揚州”之稱的儀征市陳集鎮,地處蘇皖交界處,交通便利,距揚州30公里,到儀征僅30分鐘車程,是集客房、會務、避暑、游玩、餐飲與一體的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園區。園區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2400多畝,其中水面面積約2100多畝,陸地面積300畝。目前,建設茶園面積150畝,果品采摘區100畝,花卉苗木50畝。 園區創辦于2004年,原是一家茶葉生產制售企業,為放大綠色茶園的優勢,2007年,公司遷址于風景優美的陳集鎮楊莊塔山湖,以百畝茶園為依托,利用塔山湖優美的自……[詳細] |
![]() | 登月湖風景區位于儀征市區北部月塘鄉,東距揚州20公里,有省道揚冶線公交車直達。距儀征市中心20多公里,有農村公交車直達。景區水域面積6000余畝,生態環境優良,水產品豐富,景區內設:樂水灣、龍山探寶、半島茶莊、雨花石一條街、鐵壩沖農業觀光示范園等景點,是一處融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 位于儀征西北部的登月湖,是揚州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湖區面積達6000多畝,水質清澈,生態環境優良,水產品豐富,野生鳥類眾多。 以浙西大峽谷為投資主體的月塘旅游開發公司重新介入登月湖的旅游開……[詳細] |
![]() | 揚州八寶亭 八寶亭歷經滄桑,是歷史風云變幻的見證。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每至于此,總要憑吊一番,留下不少詩詞歌賦。明吳敏道詩說:“萬木河干秀,千年寶氣浮。家家事蠶作,拾得采桑鉤! “采桑鉤”即為八寶之一。清寶應縣令岳東升則這樣描述:“一日昧爽,過其處,見云氣殊常,備諸色相,或明如珠,或潤如玉,或繽紛交互,如紫翠玄黃諸瑰偉并陳而借采然。嘻!霏霏乎,煜煜乎,萬態奇觀,昭回天地,即真如登受時或未乃爾!贝笏龄秩,筆下景致真個妙如仙界! “藢毻がF坐落在城中心的縱棹園里。進了素磚。高瓦的園門,走過垂柳依依……[詳細] |
![]() | 崔致遠紀念館位于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西南角,占地十八點六畝,總建筑面積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風格,與唐城博物館及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該館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紀念堂、展廳和研究中心。紀念堂內塑造崔致遠塑像,并展示崔致遠在揚州的有關場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筆耕集》及唐代揚州城模型等;展廳主要展示崔致遠在揚州供職、筆耕、交游等歷史資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崔致遠的成果、論著、史料和文物![詳細] |
![]() | 寶應縣寧國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年),由無塵和尚開山,原址在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1368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據史料記載,寧國寺規模宏大,大雄寶殿匾額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寺藏明萬歷銅鐘,前后共6處,殿堂樓閣數百間,有“跑馬關山門”之說。寺后有千佛樓,主供釋迦牟尼,樓內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態各異,組成千佛繞毗盧的場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寶殿毀于大火,近百年來屢遭天災-,古寺瀕臨滅跡。1993年3月,寶應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城隍廟、萬壽庵舊址上又重建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