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釣魚城遺址AAAA ![]() 2017年9月8日至12日釣魚城旅游休閑文化節期間免費開放,9月13日起恢復正常售票。2017年釣魚城旅游節將于9月8日開幕,為期5天,將舉行釣魚城登山邀請賽、嘉陵江河釣大賽、中華龍舟賽、佛教祈福、星空露營鄉村音樂節等多項活動。為吸引更多游客感受釣魚城魅力,節會期間釣魚城景區、淶灘古鎮二佛寺將免費開放。釣魚城景區開放時間為每日8:30—17:00,淶灘二佛寺景區為每日8:00—17:30。游客們可憑身份證分別在釣魚城半邊街游客中心或奇勝門停車場、淶灘古鎮二佛寺大門或游客接待中心領取免費參觀券。此……[詳細] |
![]() | 淶灘古鎮AAAA 淶灘鎮古鎮位于重慶合川市城東30公里處的鷲峰山上。1956年淶灘二佛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淶灘鎮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巴渝十小景之一,2000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十大保護古鎮之一,2003年10月,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山環水抱、景色秀美,歷史悠久、文化昌明,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麗的村鎮。淶灘古鎮歷史悠久,宋時就已初成場鎮規模,古鎮濱臨渠江,自然風光優美,明清民居高低錯落,老街小巷古樸典……[詳細] |
![]() | 古圣寺原名虎聲寺,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 寺廟時,因掘得明隆慶年間洪鐘、殘碣,更名古圣寺。清咸豐元年(1851年)再建。寺坐北向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大山門、牛王殿、大雄殿、觀音殿、善堂等,兩邊分設配殿及廂雜房十余間,呈復四合院布局,總占地3375平方米。寺內建筑雕梁畫棟,屋頂飛檐起脊,雕工精美,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藝術價值。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決心從教育入手,挽救國家危亡,在此創辦育才學校。陶行知親任校長,設……[詳細] |
![]() | 合川文峰街AAA 文峰古街處于涪江一橋與嘉陵江南屏大橋間濱江帶,與合川北城商業中心一橋相通,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釣魚城一橋相連;文峰古街背倚合川行政中心區和南城高尚住宅區構成的南部新城;文峰古街總占地面積約500畝,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總綠地率33.7%,其中仿古商業街區5萬平方米。該區域分為“一街、一園、兩片”。一街:仿古傳統商業街,西起涪江一橋,東至鹽倉,長約1000米,以重慶著名地標洪崖洞為藍本,打造合川集旅游、餐飲、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巴俗文化商業街區。一園:即濱江生態文化公園,占地約150畝……[詳細] |
![]() | 水波洞位于合川區鹽井鎮,地處嘉陵江小三峽的瀝鼻峽口,縉云山脈尾端與巴岳山脈尾端之間,南臨縉云山,北靠釣魚城,是小三峽國家級自然風景區的組成部分,離合川城區17公里,距重慶71公里,嘉陵江、渝南212國道線橫穿山腳而過,鄉鎮公路與偷南國道相連直通洞口,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水波洞全長6000余米,分為左洞和右洞,系兩千萬年來白石灰巖層被雨水滲透而逐步形成的溶洞群,是得天獨厚、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傳說此洞分別為白龍和神龜修道之處,因龍龜斗法,引來嘉陵江之水,淹沒農田,坑害百姓,后被真武祖師降伏二怪,大水……[詳細] |
![]() | 慶合川三江國家濕地公園已啟動建設,未來將成為集濕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游憩休閑、體驗觀光、科學研究、生態文明教育等于一體的“濕地科普園”。三江國家濕地公園近期于2019年建成,全部建成的時間為2021年。也就是說,兩年后你就可以去濕地公園游玩了。一個公園三條江合川境內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這在全國也不多見。漫步合川的濱江路,能感受到“城在水中、城水相依”的優美風光。站在合川森楷路觀景平臺,對岸就是文峰古街,高高的文峰塔、青磚黛瓦的傳統建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彭先生住在嘉濱路邊,吃完晚……[詳細] |
![]() | 二佛寺位于重慶合川市城東30公里處的鷲峰山上,二佛寺原名鷲峰禪寺,占地5181平方米。據寺內碑文記載:唐廣明二年(881年),唐僖宗曾遣使到該寺祈禱,說明在晚唐時就有此寺存在,并有一定規!,F存建筑為清代重建。二佛古寺始建于唐,興盛于宋,分上下兩殿。其上殿坐落鷲峰山頂,占地5181平方米,分三個殿層,氣勢宏偉,宗教氛圍濃厚。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玉皇殿、大雄寶殿(即佛爺正殿)和觀音殿。左右分設社倉、禪房等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寶殿,殿堂正中原來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閃爍……[詳細] |
![]() | 雙龍湖旅游風景區位于位于合川淶灘鎮境內,距合川城區26公里,是合川重點培育的釣魚城—雙龍湖--淶灘古鎮龍型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體育局命名的重慶市龍舟基地。雙龍湖整體景區面積23.4平方公里,湖面水域面積6879畝,湖岸長81.123公里,岸線曲折,支叉眾多,湖上分布若干獨立島和半島,形成了寬闊而兼幽深的樹枝狀水面形態。包括4個全島,67個半島,100多個湖漢港灣。湖面曲折多變,湖面寬處,山水一色、野鴨成群;窄處,幽深碧透、葉葉小舟,給靜如處女的湖水增添了幾分動感;眾多湖漢與四周淺丘相……[詳細] |
![]() | 位于云門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嘉陵江沿山腳流過,海拔約400米,山勢逶迤,西起云門鎮郊鳳鳴村,東至渠河嘴,長5公里。隔江遠望,寨墻環繞,古剎掩映,林木茂密,形如翠蓋。山上廟宇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前山為大廟,后山有小廟。大廟內有殿四座,即大雄殿、關帝殿、觀音殿、大碑樓。清代嘉慶年間,地主紳商為避教亂,在山上筑城寨,開城門四,鑿蓄水天池九,遷萬人上山,一時熱鬧非常。據碑文記載:“入夜明燈萬盞,碧火映襯,螢掛九天!庇芯包c:揚善灣、落魂橋、和尚墳、白云洞等處,揚善灣有4公尺高寬的石刻“揚善”二字,大……[詳細] |
![]() | 龍多山距城區約60公里,位于燕窩赤水,海拔高度624米,相對高度242米,為唐宋時期合州赤水縣轄境,山下有舊赤水縣遺址,因峰嶺逶迤,綿延天外,像一條騰飛的巨龍而得名。相傳西晉永嘉三年(309年)有廣漢仙人馮蓋羅在山上煉丹,一日全家17人飛升仙去,從此龍多山就聞名于世。武則天稱帝時曾欽敕山僧在山上建放生池,唐玄宗時山僧曾奉旨醮祭。龍多山景點可分歷史遺址傳說和自然風光兩類,歷史遺址傳說景點有:巴蜀分界石、靜老崖、飛仙泉、飛仙洞、飛仙石、靈隱崖、仙臺、癩-石等。自然風光景點有:鷲臺獻瑞、飛仙流泉、怪石……[詳細] |
![]() |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合川市區東北約三十公里處,瀕臨渠江。位于淶灘鎮鷲峰山東部山巖上,在山巖主體和崩裂的巨石間鑿寬形成空間,并于南、西、北三面巖壁上摩崖造像。巖頂上為清乾隆年間重建的二佛寺下殿,系三重檐式木結構歇山頂建筑,抬梁式梁架,黃色琉璃瓦屋面,整體遮蓋全部摩崖造像。造像共42組1700余尊,石碑及摩崖題刻14通,總分布面積約1200平方米。北巖系造像核心,主尊為釋迦牟尼說法像,方向140°,通高12.50米,肩寬3.60米,肩厚1.20米,釋迦頭盤螺髻,面部豐腴,著雙領下垂袈裟,左手……[詳細] |
![]() | 時代:1939—1945年類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重慶市合川區批次:第六批 育才學校舊址位于重慶市合川區草街鎮古圣村鳳凰山古圣寺內,舊址所在的古圣寺系清代建筑,由山門、牛王殿、大雄殿、觀音殿、同善堂、廂房構成,中軸線對稱,方向270°,總占地面積439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419平方米。1939年,陶行知先生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在此創立育才學校,踐行“生活教育”理論,并聘請當時著名的專家學者到校任教,校內設有共產黨支部,周恩來、鄧穎超也曾到校為學生們作報告并題詞,1945年育才學![詳細] |
![]() | 簡介 以北碚為中心,由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組成,全長27千米。 上為瀝鼻峽,又稱牛鼻峽、銅口峽,位于合川鹽井鎮一帶,全長3千米。峽中江流湍急,水深莫測,峽岸群峰高聳,峻峭幽深,有巨梁灘、獅子墳、笑和尚、牛鼻洞、猴子石、磨子沱等綺麗景觀。 中是溫塘峽,又稱溫泉峽、溫湯峽,處于縉云山段,全長2.7千米。古時峽口建有溫泉池,稱為溫塘,故名。入峽江水咆哮奔騰,旋渦疊生,氣勢磅礴;峽壁兩岸相距不過200米,懸崖挺立,猶如刀鑿斧削;峽巖之腰,泉如湯涌,云根竇生,景色秀麗,為小三峽之冠。 下有觀……[詳細] |
![]() | 白鶴湖風景區位于合川區西北部的三廟鎮境內,從合川城區經212國道可直達景區。距合川市區36公里。屬水庫型自然風景區。于70年代人工開鑿筑壩而成。因常年有大量白鶴在此居住,鶴鳴如歌,故而得名。該湖攔湖大壩長208米,高32米,壩頂寬10米,湖面5000余畝,水質清澈,四周青山環抱,湖中小島聳立。湖區被陸地分割成兩大部分,一邊是曾家溝,一邊是秦家溝,曾家溝河道狹窄,秦家溝湖面較寬。該景區融“奇、險、幽”于一體,湖區兩岸懸崖峭壁,林木繁茂,瀑布飛瀉、怪石林立、巖洞成群,水中魚游成群,水面鴛鴦嬉水、野鴨……[詳細] |
![]() | 合川人民公園(合川體育場)由公園和兒童樂園合并改建而成,總投資2000萬元,園區占地面積420畝,其中水面面積80.9畝,動物園面積40畝。是合川建設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公園之一。 公園位于重慶合川,滿園綠地蔥郁,鮮花織錦,亭臺軒榭,巧奪天工,各種游樂設施精彩紛呈。園區規劃主要采用以植物景觀為主的自然式布局,共分六大功能區,由北向南依次為:花卉盆景區、游戲活動區、安靜游覽區、動物區、水上活動區、濱河休閑區。 主要景點有:臘梅園、櫻花園、花卉盆景區、琵琶湖、銀杏園、月季園、棕櫚園、竹林園、藤蘿……[詳細] |
![]() | 育才學校是南方局在抗戰時期對教育界、文化界進行-工作的重要場所。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在重慶合川草街子鳳凰山上的古圣寺開學,學生是來自15個省的戰區難童。學校根據學生的愛好及特長授課,在主課之外還開設了音樂、戲劇、文學等小組,陶行知明確規定了辦學宗旨,即“用生活教育之原理與方法,培養難童之優秀兒童,使之成為抗戰建國之人才” 。中共中央南方局遵照周恩來指示在育才建立了直屬地下黨支部,幫助陶行知辦好育才學校。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吳玉章、鄧穎超等曾在育才學校留下足跡,翦伯贊、艾……[詳細] |
![]() | 尖山節孝牌坊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石牌坊,它位于重慶市合川區尖山場鎮以南約1公里外的一處斜坡上,距合川城區西北約15公里。該牌坊建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距今已有160年歷史,是合川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尖山節孝牌坊是一座保持較為完好的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面闊9.20米,四柱三門三樓式,重檐歇山頂。牌坊頂蓋中脊為一整石雕刻而成的三級寶塔,邊飾為鏤空雕刻,塔座為鼎式香爐,象征至高無上的禮教權威。寶塔座下,刻有浮雕山水;頂蓋正脊左右兩側,刻有卷尾向外的鴟吻,與坊蓋兩端的四個翹角相互對應。牌坊脊上……[詳細] |
![]() | 時代:東漢類型:古墓葬地區:重慶市合川區批次:第一批 南屏墓群分布在南津街辦事處轄區內的原白鹿、中南、上南、牌坊等村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范圍內。封土冢大的直徑超過20米,小的也有數米,原有漢墓封土冢23座。近年來,由于修建渝合高速公路和建設世紀大道等工程,經履行相關報批手續,重慶市博物館考古隊對多座封土及墓葬進行了發掘,現存漢墓封土4座。南屏漢墓群是重慶地區規模較大而又保留有封土遺跡的古代墓群,是研究漢代重慶地區墓葬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2000年9月被重慶市人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