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李氏宗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李氏宗祠篇

騰沖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發起者為李氏第十七代裔孫李曰垓(即艾思奇父親),全部工程歷時六年才完成。宗祠坐落于水碓村與劉氏宗祠之間,占地約四千平方米,背枕山坡,面向來鳳山,依山勢而建,雄偉壯觀。由正殿、兩廂樓、二門、前天井、大門及兩月宮門組成。從大路起步直達殿堂九重臺基,石磴一百余級。拾級而上至臺階轉折處為兩道石拱門。接著拾級而上至月臺,再上是雄偉的三開間牌樓式大門,穿過前天井進入眼前的大殿及兩側三面回廊重檐歇山式廂樓。以布局宏偉、地勢高峻、視野寬闊、風景優美而著稱。李氏宗祠建蓋時期最晚,民國九年(1920)動工,十四年完成,木料全部用騰沖上等楸木,建筑規模氣勢為和順宗祠之最。殿前水池于二十二年裔…[詳細]
汝城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樂甲辰年(1424),由兩個朝門及宗祠組成,磚木結構。宗祠座西朝東,占地面積364平方米,面闊三間,縱深三進,由門樓、前廳、中廳、后廳、廚房組成。門樓單檐歇山式,鴻門粱鏤雕雙龍戲珠,頂棚彩繪歷史故事,露臺青石鋪就。大門及兩邊的側門門板上均彩繪門神,形象威猛。大門前立一對石鼓,石鼓頂部各臥一石獅。大門上方懸“欽贈鐵券”匾,門楣上方書“李氏宗祠”。前廳、中廳、后廳之間用兩個天井隔開,便于采光排水。中廳兩邊山墻上各有四幅祖傳彩繪畫及一幅對聯。左聯為“金堂玉馬風云際會,蒼松翠柏雨露長新”;右聯為“愛日依庭祥云在戶,潘圮為質松柏居心”。后廳設神龕,上懸“奉天敕命”匾。祠內現還保存一塊…[詳細]
上章李氏宗祠
  時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沙濟鄉上章村。該祠堂座落于青陽與黃山接界的黃萌嶺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積887m2。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重建大宗祠碑記》記載: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慶四年(1799)完工,歷時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刻技藝高超,一向為人稱道。而最為眾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藝精細的木雕、石雕、磚雕。祠堂正面,有三道大門,中門最為高大,兩旁有一對黑色大理石的石板,人可騎坐其上,因之又名“騎鼓”。鼓門刻有“獅子戲球”圖案,由門拾級而上,進入祠內,便是一幢高大寬敞的四合明堂,圓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頂梁而立北面有一廳,名日“敘倫堂”是本族人聚會議事之所…[詳細]
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氏宗祠位于平江縣岑川鎮包灣村,又名隴西堂,位于湖南平江縣岑川鎮包灣村。李氏宗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其譜載明成化五年(1469年)就已存在,至清道光年間已歷經八次維修。今祠當為清代道光十九年重修。共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田”字形,為三進兩院單層磚木結構建筑組群。其中三進由門廳、享堂和寢殿組成,并在門廳屋面出高大的“凸”字形牌枋樓;兩院呈雙天井院布置,并在兩側各設東、西廂房?傮w布局合理,內部空間寬敞,通風采光性能十分優良。李氏宗祠為岑川地區最大的、最為完整的祠堂建筑,它是研究當地農業社會中,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下,是如何作為封建國家統治基礎的歷史見證?谷諔馉幤陂g,李氏族…[詳細]
海曙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海曙區云石街27號,2010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海曙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建筑,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據查此宅原主姓蘇,后售于李杲堂后裔,遂改為李氏宗祠,現位于月湖盛園內。李杲堂(1622-1680),鄞縣人,受學于黃宗羲,詩文自成一家,著有《杲堂文鈔》、《杲堂詩鈔》等,今有《杲堂詩文集》行世。 資料提供:海曙區文管所…[詳細]
烏桕壩李氏宗祠
  烏桕壩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縣烏桕壩鄉,與鄉政府僅有一墻之隔。我們走近宗祠的一個側門,一位李姓老人開鎖后熱情地引我們入內,只見正門緊閉,一根碩大的“撐門杠”橫插在大門中間。我們打開大門,走到門坪處,從外往里觀看。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占地面積約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與結構均為龍南、全南、定南縣三縣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廳,內有兩個天井,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祠堂兩側墻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龍頭。左右側門分別有篆體“宗親”、“居祥”四字。正門前豎起兩根四方型石柱,每柱一聯,上聯為“歷明室清代以來紹述伯陽數典不忘柱史”;下聯為“攬南嶺桃川之勝昭垂忠武建祠長耀中州”。據說此聯系一九三…[詳細]
  下灌古村也是“狀元故里,麻將鼻祖”:孕育了唐朝狀元李郃和宋代狀元樂雷發,這里不論狀元橋還是麻將廣場都述說著麻將的起源。祠堂的窗及門戶的堅墻是歐式樣式,整個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進門的前殿是一個大戲臺,臺梁刻著“八仙”圖,戲臺今天仍可以作為演出用。200平方米的大天井地面,用鵝卵石鋪墁。中殿為一個大廳,大廳后是神位殿堂,祭祀李郃及李氏祖先。這個祠堂是永州至今發現的占地最寬、建筑最宏偉的一個。勢恢宏的李氏宗祠,祠堂最早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經過幾次重大修建,最近一次修建是在民國二十年大火之后![詳細]
  金盆圩鎮的李千二古村,這里有一處代表著李氏宗族文化與靈魂歸宿的地方—李氏宗祠。李氏始祖李百一,原籍江西泰和縣,宋末因躲避戰亂帶領族人遷居湖南新田,因金盆圩鎮地處盆地,氣候宜人,非常適宜人居住,便決定遷此地,并于元天歷二年(1329)組織族人在此始建李氏宗祠。歲月變遷,李氏宗祠幾經風雨洗禮,但族人們仍承先志,不遺余力多次維修宗祠。據族譜記載明永樂十五年(1418)李文昇發動族人對宗祠進行了整體重修;明萬歷十九年(1592),李一本帶領族人修繕了宗祠的殘破部分;清雍正元年(1723年),李開宅組織族人再一次對宗祠進行了大規模重修,現在李氏宗祠的規模和建制保留的就是這次大修以后的模樣。古人建祠選址蘊…[詳細]
  李氏宗祠地址:常寧市松柏鎮時代:清…[詳細]
  李氏宗祠級別:縣級時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鎮西山村排律屯內保護范圍:祠四周外檐滴水范圍內為保護范圍及控建地帶。建控地帶: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相同。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潯政發[2011]25號…[詳細]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