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凌云塔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凌云塔篇

當涂凌云塔
  “當涂雖小,三塔兩浮橋”。這是一直流傳在當涂縣群眾中的一句口頭禪。三塔指的是城北的黃山塔、城西的金柱塔和城東的凌云塔。黃山塔和金柱塔目前仍巍然矗立,而凌云塔在上世紀初毀于風雨。凌云塔原址位于當涂縣城東的凌云山頂,為明代嘉靖年間所建,初為石塔,名文峰塔,后因塔基不牢固而倒塌。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重建,命名凌云塔。凌云塔磚質,塔中窒實,不能登躡。凌云塔與城北的黃山塔、城西的金柱塔“鼎峙三垣,形家謂作鎮乾方,為三邑之主星”。清宣統三年(1911年)六月毀于暴風雨。 恢復凌云塔是當涂人民多年的心愿,當涂三塔兩浮橋既是當涂歷史悠久的見證,又是當涂人心目中的驕傲。一座古城之郊,三座古塔于一城之周鼎足…[詳細]
沅江凌云塔
  凌云塔,聳立在離沅江市區五公里的萬子湖千秋浹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漲湖中浮。遠看,艷陽映照的湖面,波光閃閃,凌云塔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突起,直插藍天,塔影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之中,秀麗的湖光水色,讓人爽心悅目。凌云塔修建于湖洲,奠基于1793年冬,竣工于1797年春,歷時200余載。此塔每年春秋都遭受洪水浸泡數月,但迄今塔身堅固。整個寶塔用花崗巖石砌成,共用石料16.7萬塊,耗用白銀4710兩。至今保存完好。寶塔正門原有石牛一對,第一層門楣-刻有“凌云塔”三個大字。第二層北門則刻有“挺出一支揮翰墨,聯登七級會風云”的對聯。從二層到七層,每層有窗戶兩扇和東南西…[詳細]
江華凌云塔
  江華凌云塔 時代為清末。位于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城沱江鎮,此為省內具有佛教、伊斯蘭教建筑風格的樓閣式磚石塔。 清同治八年(1869)邑紳唐為煌等人倡修寶塔于豸山之巔“以鎮文運”。因而捐資修塔,筑石為基,后“惜功之未競”。光緒四年(1878),清末抗法名將王德榜捐資再修,當年竣工,1994年再予修復。 凌云塔為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建筑。面陽而負陰,中空,外觀為七級八方,四面開門,由下而上逐級內收,頂置鐵直插云霄,故名“凌云塔”。塔內每層皆中空穹頂,不能攀援。 凌云塔立于豸山之頂,遠眺可瞰九嶷蒼梧之勝,俯視則一江碧水環繞其前。塔東峭壁如削,塔東南馮河、西河交匯入沱江,塔南陡壁上有明代古寺回龍庵…[詳細]
利川凌云塔
  利川凌云塔齊躍南麓,南坪集鎮向東(現為南坪村6組),巍巍然屹立一座八抬上頂,占地25m2、高約20米的石拱之塔,號之凌云塔。該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書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駁,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風,鍥而不舍勢。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劍氣連齊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證。1787年(乾隆丁末歲),當時南坪汛巡檢王霖,毅然把創辦南坪義學作為己任,經過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學舍,延師啟館。當時人們感激王公恩德,取名為如膏書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處勸捐,湊錢置產作為學用,每年收取經費所需。牌文記載:凡愿子弟肆業及無力延師者,悉來聽學,行見敬業樂群,人之煥然。當時所有經費未改妄耗,積有余…[詳細]
應城凌云塔
  凌云塔在應城市區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東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興建。初為3層,以“文峰象征”之意稱文筆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聳入云”之意,易為今名。七層六面,高30余米,磚石砌筑,樓閣式,門窗、柱枋、斗拱、檐角等多仿木結構,鐵鑄塔剎,凌空卓立,風格古雅。內置旋梯,登頂環眺,遠山含黛,近水漾藍,田園流韻,撲面而來。 …[詳細]
耒陽凌云塔
  凌云塔位于城區東北的青麓山巔,東懸耒水,又名青麓塔、青龍塔,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塔高七級31米,通體用青石、青磚砌成,塔頂為鑄鐵空心葫蘆,門窗檐穹狀,浮雕人物、云氣、瑞獸。山高塔高,登塔眺望,一邑風光,盡收眼底,聯云:“舟小如松,橫織江中錦繡;塔尖似筆,倒寫天下文章!爆F湘耒高速公路聯絡線從塔前經過,交通極為便利。相傳太上老君察訪人間時,玉帝叫他把“寶撒四方!彼e聽為“寶撒耒陽,”于是就使耒陽出現一大批人才來。0臣張太爺怕這樣下去,自己會站不住腳,要想把耒陽的寶氣壓下去嘛,首先就必須制服日夜保護耒陽的那條青龍,于是他強迫民工建座塔壓住龍頸?墒,青龍一翻身又把塔掀倒了,沒辦法,他到…[詳細]
岳陽凌云塔
  凌云塔又名中洲寶塔,位于湖南省岳陽縣中洲鄉寶塔村中洲湖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塔身各屋短檐挑出,檐角上翹,翹首圖案每層各異,塔身保存完整。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會凌云塔以前叫龍子塔,位于新會茶坑村 在梁啟超故居附近.景點位置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銀湖中路…[詳細]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